[实用新型]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2741.X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30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丽萍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业 生态 用捕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外罩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底盘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下圈环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螺栓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的内壁上,下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上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竖直杆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竖直杆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线路控制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将小功率的电能通过导线保护管进入到线路控制盒内,致使线路控制盒下表面所安装的诱虫灯照明,而U形导体进行通电,缠绕在U形导体外壁上铁丝也将会通电,昆虫在收到诱虫灯的诱导下,接触到铁丝后,并将对电死,进而实现捕捉除虫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业生态范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诱捕灯是一种用于指出灯光诱捕作为温室作物的一种害虫治理策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昆虫诱捕灯结构简单,通过单组诱捕灯配合上电网进行捕虫,申请中基于上述原理改进诱捕灯和电网的分布和安装,将捕虫效果最大化,设计较于现有技术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所述下圈环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的内壁上,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下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并套接有上圈环,所述上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所述竖直杆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所述线路控制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
其中,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外围安装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底部贯穿顶板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盖罩。
其中,所述盖罩的内腔左壁上安装有蓄电器,所述蓄电器的出电端电连接有导线保护管,所述导线保护管与线路控制盒电连接,所述蓄电器的进电端电连接有插线头。
其中,所述盖罩的顶端中间部位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挂置有弯曲提手。
其中,所述线路控制盒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安装有诱虫灯,所述诱虫灯的外围设置有U形导体,所述U形导体的底端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三组所述U形导体的外壁上缠绕电连接有铁丝。
其中,所述U形导体和诱虫灯的顶端俊贯穿线路控制盒的上表面,并延伸到线路控制盒的下方,同时位于竖直杆的内腔中。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时候,将连接块挂置在弯曲提手的弯曲部位,用于支撑,并将插线头的插头端与蓄电池进行连接,蓄电池蓄电可以为光伏发电,附图中未描述,电能通过插线头,进入到蓄电器内进行充电,由于蓄电器内置有电能储蓄功能,可以将电量进行储蓄,并将小功率的电能通过导线保护管进入到线路控制盒内,致使线路控制盒下表面所安装的诱虫灯照明,而U形导体进行通电,缠绕在U形导体外壁上铁丝也将会通电,昆虫在收到诱虫灯的诱导下,接触到铁丝后,并将对电死,进而实现捕捉除虫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在外罩的内腔底端所安装的底盘和下圈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用于收集昆虫实体,并通过对外罩拆除以及下圈环的拆除,将残留的昆虫实体取出,申请中装置需要在帐篷内使用,避免下雨天出现对申请的装置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线路控制盒以及组件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丽萍,未经康丽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27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雾化器进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肥料播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