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粪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5899.2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05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恒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粪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粪池,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旨在解决化粪池不方便运输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化粪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具有若干个腔室,所述池体上开设有清掏口,所述清掏口处安装有引导管道,所述引导管道滑移连接于清掏口,所述清掏口与引导管道之间安装有卡接锁死装置,所述卡接锁死装置位于引导管道的底端,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锁死装置脱离清掏口使引导管道的上端面与清掏口保持持平;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卡接锁死装置与清掏口卡接使引导管道突出于清掏口且被固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化粪池在运输时引导管道收纳于池体内,占用空间小,方便运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化粪池。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厕所污水的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如何能够有效的处理厕所污水成为环保工作人员的难点之一。
化粪池是处理粪便并加以过滤沉淀的设备之一,其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进行厌氧发酵而分解,上层水化物通过液管流走。化粪池能保障社区的环境卫生,还可以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利用沉淀及厌氧发酵的原理,对下水道排出的粪便进行收集、处理,它将粪便中的固体物质经厌氧发酵而得到分解,并使之沉底,之后可定期清除,而沉淀后的清水则从化粪池上部的出口流出后,作为绿化用水浇灌植物,极大降低了粪便对江湖河流造成的污染。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包括化粪池本体,该化粪池本体的中部设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将化粪池本体分割成多个工作腔,分隔板上均设有贯穿的过滤孔,各个相邻的工作腔通过分隔板上的过滤孔保持连通,入料腔内设有与进料管连接的微生物分解辅助装置,同时入料腔内还会设置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杂质;在化粪池本体上端还开设有清掏口,用于方便从该口处清理池内的不可分解的杂质,以及用于观察池内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清掏口通常需要设置引导管道,这样一是为了提高安全性,避免操作人员不小心跨进去,容易发生危险,二是在进行清掏作业时,能够有效避免污水外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在行业内基本达成的共识,需要将该引导管道设置凸出于化粪池本体;同时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该化粪池不方便运输,因为众所周知的,大部分的化粪池均是由玻璃钢材料或者塑料材料在车间内加工为圆柱状之后再运输至目的地进行安装,那么此时运输是因为有引导管道的存在,导致运输时需要保持特定状态,同时占用的运输空间也会比较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粪池,通过将引导管道与清掏口滑动且通过卡接锁死装置进行固定,这样运输时缩入池体的腔室内方便运输,使用时伸出池体且锁死固定,这样就能达到方便运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化粪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具有若干个腔室,所述池体上开设有清掏口,所述清掏口处安装有引导管道,所述引导管道滑移连接于清掏口,所述清掏口与引导管道之间安装有卡接锁死装置,所述卡接锁死装置位于引导管道的底端,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接锁死装置脱离清掏口使引导管道的上端面与清掏口保持持平;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卡接锁死装置与清掏口卡接使引导管道突出于清掏口且被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池体的清掏口处滑动连接引导管道,这样引导管道就可以上下滑动,运输时滑动至池体的腔室内,这样池体整体就成圆柱形可以进行滚动运输,并且叠加时也非常方便,而当需要安装池体使用时,只需要拉出引导管道,通过卡接锁死装置对引导管道进行固定锁死,这样就能够进行正常的收集废液的工作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锁死装置包括设置于引导管道侧壁的凸块,所述清掏口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凸块与卡槽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锁死装置设置为凸块,在清掏口的侧壁上设置卡槽,凸块卡在卡槽内进行卡接锁死,从而能够实现引导管道的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恒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恒鑫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5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框架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视化的绝缘操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