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位红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7359.8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33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睿;安振华;刘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2 | 分类号: | B01J19/12;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彩和律师事务所 11688 | 代理人: | 闫桑田;刘磊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红外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红外反应装置,包括:原位反应模块、处理模块、背景吹扫模块、光照模块、加热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原位反应模块包括底座和原位反应池,所述底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支架和定位槽,所述原位反应池通过所述支架和定位槽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够对样品的多种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避免生成的气体产物受到装置的不良影响、显著提高了气密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红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吸收光谱技术主要用于化合物鉴定及分子结构表征,亦可用于定量分析,是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重要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红外光谱又称分子振动转动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其中一些频率的辐射,分子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使振 -转能级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相应于这些区域的透射光强减弱,记录百分透过率对波数或波长的曲线,即红外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可以对气态进行红外光谱测定,气体样品是在气体池中进行测定的,先把气体池中的空气抽掉,然后注入被测气体进行测谱。
由于对气体样品的反应条件控制以及生成的气体样品容易受到影响、气密性问题、背景干扰以及测量精度等诸如因素使得其无法得到准确的检测数据。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线红外原位反应系统包括加热反应器、与所述加热反应器连接的反应池、冷却装置以及抽真空装置;所述加热反应器包括一横向放置的透明反应管以及滑动套装在所述透明反应管上的加热筒,所述透明反应管内设有通过磁力装置连接可旋转的透明样品放置杆,所述加热筒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杆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从而可在所述透明反应管上直线移动进行加热,所述透明反应管的末端开口并密封连接所述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上设有连接吡啶定量进样器的吡啶进样接头、抽真空接口以及色谱仪连接口,所述色谱仪连接口内设有红外窗片,所述抽真空接口通过气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通过抽真空管连接所述抽真空装置。该专利可在连接红外表征控制系统以及色谱检测装置后进行原位红外反应表征研究,但该专利无法控制气体样品的反应条件、气密性差、背景干扰严重以及红外色谱仪和反应池之间的测量精度差,无法得到足够准确的样品随时间变化的检测数据。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基于泵浦探测的红外原位反应测试装置,包括原位反应池、气体缓冲混合池、底座及样品装置,底座用于支撑原位反应池;其中,原位反应池包括反应池壳体,反应池壳体的两端设置探测窗片;反应池壳体侧面设置壳体分支,壳体分支的末端设置泵浦窗片;反应池壳体上还设置样品口接头和抽气口接头;气体缓冲混合池包括混合池壳体,混合池壳体上设置卡口接头、两个针阀、真空装置球阀接头和抽气口球阀接头;其中,卡口接头接堵头备用,真空装置球阀接头连接真空装置球阀后与真空装置连接,抽气口球阀接头连接抽气口球阀后连接三通,三通另外两个接口中的一个接口连接真空规探头,另一个接口通过波纹管与抽气口接头连接;样品装置包括样品托及与样品托相连的顶盖,顶盖与样品口接头可拆卸地连接,样品托用于承载样品,能够使样品处于通过探测窗片的光路与通过泵浦窗片的光路的交汇处。该专利可以在真空条件、特定气体条件以及特定气体的特定压力下进行测试,有效地控制进入混合池壳体的气体的流量,但该专利无法避免反应池生成气体样品的不良影响、气密性差、背景干扰严重以及红外色谱仪和反应池之间的测量精度差,无法得到足够准确的样品随时间变化的检测数据。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原位红外光谱样品池,池体包括热电偶、电热器、窗片和样品压片,设有气体进出口,通过密封圈、压紧螺母等紧固与密封,池体内设有环形预热室,流体分配器,环形预热室与物料进口管连接;另在池体外层设池外罩,池外罩由上、下法兰盘外罩组成;流体分配器上设有进气口、导气沟、出气口和中央隔板。该专利能够在样品池内模拟真实的化学反应,但该专利生成的气体样品容易受到影响、气密性差、背景干扰严重以及红外色谱仪和反应池之间的测量精度差,无法得到足够准确的样品随时间变化的检测数据。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实用新型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73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肢体术后换药护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抽拉式模块的伸缩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