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27419.6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8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覃东立;高磊;王鹏;陈中祥;郝其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邦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2 | 代理人: | 黄晓霞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蟹 养殖 用防逃墙 | ||
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包括固定柱、防逃网、下限位座、下支撑杆、限位套、调节套、上支撑杆、上限位座,所述防逃网两侧连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地基,所述防逃网下部具有定位凸杆,所述定位凸杆设置在固定柱两侧,所述固定柱两侧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内部连接定位凸杆,所述定位凸杆插入定位凸起内,定位钉依次连接定位凸起、定位凸杆,所述固定柱中部具有上限位座,所述上限位座两侧通过上安装轴连接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下端与调节套相适应,所述调节套内部通过螺纹连接上支撑杆,所述调节套下端连接下支撑杆,所述限位套分别连接下支撑杆、调节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蟹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
背景技术
河蟹养殖过程中,河蟹易有防逃网底部向外爬出,不利于河蟹的管理,同时增加了河蟹的患病风险,然而现有的河蟹养殖用防逃墙结构不合理,其底边易发生形变而与地面间产生河蟹能够通过的缝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包括固定柱、防逃网、下限位座、下支撑杆、限位套、调节套、上支撑杆、上限位座,所述防逃网两侧连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地基,所述防逃网下部具有定位凸杆,所述定位凸杆设置在固定柱两侧,所述固定柱两侧具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内部连接定位凸杆,所述定位凸杆插入定位凸起内,定位钉依次连接定位凸起、定位凸杆,所述固定柱中部具有上限位座,所述上限位座两侧通过上安装轴连接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下端与调节套相适应,所述调节套内部通过螺纹连接上支撑杆,所述调节套下端连接下支撑杆,所述限位套分别连接下支撑杆、调节套,所述防逃网外侧具有下限位座,所述下限位座内部通过下安装轴连接下支撑杆下端,所述固定柱下侧具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插入地基。
所述限位套上部与调节套相适应,所述调节套连接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上部卡在调节套上,所述调节套在限位套内转动,所述限位套内部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下支撑杆相适应,所述限位凸起连接下支撑杆,所述限位凸起卡在下支撑杆上。
有益效果:
定位钉将定位凸杆固定在定位凸杆内,使防逃网下部与固定柱相对结构稳定,进而使防逃网下部与地面间的位置定位准确,使防逃网下部不易于地面间产生缝隙,进而使河蟹不会由防逃网爬出,结构合理。通过调节套、上支撑杆间的螺纹连接,使调节套与上支撑杆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使下支撑杆、调节套、上支撑杆总长度能够改变,进而使下限位座能够得到向下的支撑力,使防逃网底边中部不会向上发生形变,从而使固定柱底边中部不会与地面产生缝隙,减少河蟹由防逃网底边处爬出的可能。加固杆插入地基,减少防逃网在水平方向上窜动的可能,减少防逃网底边形变的发生,结果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河蟹养殖用防逃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1A-A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限位座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支撑杆、限位套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限位套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274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