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海绵压缩耐久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0181.2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2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汤聪;陈旭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3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海绵 压缩 耐久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海绵压缩耐久试验装置,包括下支架、放置机构、上支架、海绵样品、滑槽、调节机构、转钮、轴承、转轴、拉槽、复位弹簧、齿轮、尖齿、按压机构、压盘、气缸、控制器、电磁阀、外接管和气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下支架两端内部设有滑槽,通过转动转钮,从而驱动上支杆的两端在滑槽内部滑动,从而可满足不同尺寸的样品进行试验,在上支架的底部安装有三个气缸,通过控制器与电磁阀的电性连接,使电磁阀能够往复运动,同时通过阀门开关对气缸进行单独控制,减少了无用功的消耗,使压盘对海绵样品进行压缩耐久试验,有利于对海绵的质量进行检测,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对海绵样品进行放置挤压,提高了海绵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耐久试验装置,具体为一种汽车海绵压缩耐久试验装置,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汽车早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对于一款车型来说,除了内饰和方向盘以外,最能体现车辆等级的就是座椅了,而如今汽车座椅大多采用海绵材料制造,海绵材料的好坏,其压缩耐久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用户使用体验,因而需要对海绵进行往复压缩实验,从而对海绵的质量检测。
然而,传统用的试验台是由电机配合一系列的机械结构来完成对海绵的往复压缩耐久动作,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且使用和维修不便,效率低,加大了海绵检测的成本和降低了实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海绵压缩耐久试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便于对海绵进行放置实验,提高了海绵压缩使用的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海绵压缩耐久试验装置,包括下支架和安装于所述下支架顶部的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上支架、海绵样品和滑槽,所述下支架的两端内部设有所述滑槽,且所述上支架的两端设于所述滑槽内部;所述上支架的两端与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架的顶面设有三个所述海绵样品;所述下支架的两端内部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钮、轴承、转轴、拉槽、复位弹簧、齿轮和尖齿,所述滑槽的内部侧壁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所述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于所述下支架的两端侧壁,所述上支架的两端侧壁安装有呈等距分布的所述尖齿,所述转轴的侧壁安装有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尖齿啮合;所述转轴的一端内部设有所述拉槽,所述拉槽内部安装有所述复位弹簧,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装有所述转钮,所述转钮的一端贯穿于所述复位弹簧内部与所述拉槽滑动连接;所述上支架的底部侧壁安装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压盘、气缸、控制器、电磁阀、外接管、气管和阀门开关,所述气缸设有三个,三个所述气缸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底部安装有所述压盘,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所述控制器,所述上支架的另一侧安装有所述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外接管,三个所述气缸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阀门开关;三个所述阀门开关的一端安装有所述气管,且所述气管与所述电磁阀内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上支架在所述下支架顶部安装稳定,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为对称性“凹”形结构,且所述上支架的两端宽度小于所述上支架的两端宽度。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上支架调节稳定,不易晃动,所述滑槽为长方形结构,且所述滑槽的的深度小于所述上支架两端的长度。
优选的,为了对所述上支架两端和所述滑槽内部进行防护,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皮垫,所述皮垫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皮垫安装于两个所述滑槽的底部内侧。
优选的,为了起到限位和闭锁的作用,使所述转钮不会轻易在所述上支杆重力作用下自由转动,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凸起和卡槽,所述凸起安装于所述转钮的侧壁边缘,所述下支架的两端侧壁设有所述卡槽,且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内部抵触。
优选的,为了使所述转钮对所述转轴进行转动控制,所述转钮的一端为六棱柱结构,且所述转钮的一端与所述拉槽内部通过所述复位弹簧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汽车车身附件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0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泰妙菌素生产用储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塑料件摩擦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