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智能温控控制柜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0413.4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8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元;骆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晓丽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温控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温控控制柜,包括柜体,柜体的顶部设置有缓冲箱体,缓冲箱体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上安装有竖向转轴,竖向转轴的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圆形旋转板和方形盖板,且缓冲箱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出气口,方形盖板在旋转的时候正好盖在出气口上;所述柜体的侧面和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通气管道、第二侧通气管道和顶面通气管道。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保证柜体内的工作环境,保证电气元件的工作安全,延长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智能温控控制柜。
背景技术
控制柜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的控制柜。
目前,常见的控制柜通常都会选用两侧设置有通风口的柜体,以便形成空气对流散热。然而,由于配电柜大都是暴露到外面的,在高温天气中,由于太阳光的直射、水泥地面热量的反射以及柜内设备自身产生的热量,有时柜内的温度甚至会超过80℃,此时仅靠通风口的散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散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温控控制柜,设计合理,传感器检测到异常信号后传递给PLC,PLC控制相关的功能性装置工作,实现调节柜体内的温度调节的功能,保证柜体内的温度在安全区间内,保障柜体内的电气元件的安全工作,实用性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智能温控控制柜,包括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顶部设置有缓冲箱体,缓冲箱体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内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上安装有竖向转轴,竖向转轴的上部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圆形旋转板和方形盖板,且缓冲箱体上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的出气口,方形盖板在旋转的时候正好盖在出气口上;所述柜体的侧面和顶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通气管道、第二侧通气管道和顶面通气管道,且柜体上安装有连通第一侧通气管道的第一进气装置,连通第二侧通气管道的第二进气装置;所述第一侧通气管道和第二侧通气管道分别连通顶面通气管道的两侧,且顶面进气管道连通缓冲箱体;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的侧面分别设置有贯穿柜体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所述柜体的内部设置有检测箱体,检测箱体的下部设置有检测进气口,上部设置有检测出气口;所述检测箱体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气流传感器;所述柜体上安装有PLC,PLC连接外部电源、旋转驱动装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流传感器、第一进气装置和第二进气装置。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通气管道的下端位于柜体侧面的下部,第二侧通气管道的下端位于柜体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一侧通气管道和第二侧通气管道均为截面为长方形的通气管道,且宽度与柜体的宽度相同。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面通气管道的截面为长方形的通气管道,且顶面通气管道完全覆盖在柜体的顶面。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竖向安装在安装座内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传动连接竖向转轴。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进气装置包括安装在柜体一侧下部且连通第一侧通气管道的第一进气箱体,第一进气箱体内设置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进气箱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通孔,进气通孔内安装有过滤网罩;所述第二进气装置包括安装在柜体一侧上部且连通第二侧通气管道的第二进气箱体,第二进气箱体内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进气箱体的下部设置有进气通孔,进气通孔内安装有过滤网罩。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柜体的下端设置有承压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工源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04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