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0524.5 | 申请日: | 2019-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8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冉;叶涛;葛超美;孙钦玉;张家侠;曹永利;吴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徽州区浮溪人家茶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尺蠖 成虫 捕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所述第一钳臂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而第二钳臂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所述球罩体的罩口与铲板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的罩腔被铲板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的用于配合球罩体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为透明板,且铲板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快速且鉴别准确率更高,并可有效提升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
背景技术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是茶树的主要食叶类害虫之一,同时也是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形态结构极其相似的近缘种,两者统称茶尺蛾。灰茶尺蠖在国外暂无分布,但在中国的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和香港等省份或地区均有发现,且会对茶、油茶、山茶、柑桔、苹果、梨、桃、板栗等多种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在安徽、浙江一带,灰茶尺蠖在茶园年发生6-7代,第1代幼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以后约每月发生一代,10月中下旬陆续开始以蛹在茶树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羽化。灰茶尺蠖以蛹在土中越冬,每年7-8月间的第三、四代发生较多。幼虫嚼食茶树嫩叶边缘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被害茶叶所制成茶汤色浑暗,叶底破碎,严重危害了茶叶经济价值。
在茶树虫害的研究过程中,为保证研究的准确率,捕获者需要手动捕获灰茶尺蠖成虫,但手动捕获存在以下不足:其一,效率慢。目前国内尚无专业的灰茶尺蠖成虫捕捉器械,捕捉方式大都采用自制工具甚至是纯手捕获,效率极为低下不说,也容易因捕捉不当而惊扰灰茶尺蠖成虫;又或因会茶尺蠖成虫所在位置不利于伸手捕获,从而导致捕获失败。其二,针对灰茶尺蠖的研究,很多时候都涉及到雌雄茶尺蠖的分类流程。如在人工配对灰茶尺蠖成虫时,就需要快速辨别出当前灰茶尺蠖成虫的性别,以便配对对应性别的灰茶尺蠖,提升成虫的交配率。现有都是依靠人工手捕获捉后再依靠专门的固定器械来固定观测,固定成虫时必须小心翼翼而又要保证对成虫的固定可靠性,操作起来极为费时费力。一旦在固定过程中使得成虫受力不均或受力过大,轻则导致成虫挣脱,重则对成虫造成伤害,进而影响后期的交配率。此外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同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埃尺蛾属,亲缘关系极近,两者形态极为相似,发生区域和时间重叠,具有相同的寄主植物,因此在野外捕捉时极容易混淆。由于野外捕获时不存在现场鉴别条件,导致捕获灰茶尺蠖成虫时常误捕捉茶尺蠖成虫,这也会进一步的降低野外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在保证对灰茶尺蠖成虫的快速捕获功能的同时,亦可在不伤及所捕捉成虫的前提下,在线的实现对被捕捉成虫的类别及性别的高效鉴定目的。本实用新型操作便捷快速且鉴别准确率更高,并可有效提升灰茶尺蠖成虫的现场捕捉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灰茶尺蠖成虫的捕获器,其特征在于:本捕获器包括由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组合而形成的夹持钳,所述第一钳臂的顶端固接半球状的球罩体,而第二钳臂的顶端固接有平板状的用于铲起灰茶尺蠖成虫的铲板,所述球罩体的罩口与铲板铲面彼此贴合时,球罩体的罩腔被铲板封闭从而形成可供灰茶尺蠖暂存的容纳区;以铲板的用于配合球罩体罩口的铲面为正面而铲板铲背为背面,所述铲板为透明板,且铲板铲背外凸从而形成半球形凸透镜结构;球罩体上贯穿开设有连通容纳区与外部环境的透气孔。
优选的,铲板铲背的边缘处向外延伸而形成坡度小于铲板铲背处球面弧度的坡沿,坡沿环绕铲板外缘一圈,以形成铲背带有半球形凸透镜结构而边缘带有坡沿的四方板状构造的铲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徽州区浮溪人家茶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徽州区浮溪人家茶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05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用油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支撑装置及激光切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