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体外循环凝血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0951.3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9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过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A61M1/36;A61B8/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13 | 代理人: | 张帆;李琳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外循环 凝血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外循环凝血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机构、调节机构及监测机构;固定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壶体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卡槽,支撑座前侧铰接挡板固定端,挡板的活动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座上;监测机构包括超声波感应探头,超声波感应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调节机构包括N个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卡槽内壁,相邻支撑板之间可拆卸相连,其中N≥2。本实用新型便于实时监测凝血块、稳固固定壶体、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监测体外循环管路中凝血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凝血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体外循环凝血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血夜透析、CRRT治疗等所有的血液净化中,容易出现体外循环凝血。临床工作发现,凝血最先最易发生的部位在静脉壶,发生凝血后不仅导致治疗时间缩短,而且会丢失大量血液,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预防和减少静脉壶凝血,传统方法为治疗中定期以生理盐水冲洗体外循环管路及透析器,通过肉眼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动、静脉壶尤其是静脉壶有无凝血发生。由于医护人员视力及经验的个体差异,对静脉壶内较小的凝血块缺乏准确的判断,从而不能有效地处理,导致血液透析器及管路的全部凝血,不仅影响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检测凝血块的装置,存有以下缺陷:一、无法进行实时监测,需要医护人员定时手持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不能有效地、及时地发现体外循环管路中产生的凝血块;二、对动、静脉壶的固定稳固性差,容易掉落;三、只能适用于特定大小的动、静脉壶上使用,适用范围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体外循环凝血监测装置,以达到实时监测凝血块、稳固固定壶体、适用范围广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固定机构、调节机构及监测机构;
固定机构,包括用于支撑壶体的支撑座,支撑座上开设有置于壶体凸台底面、卡置壶体的卡槽,支撑座前侧与能使壶体由卡槽取出的挡板固定端铰接相连,挡板的活动端可拆卸固定在支撑座上;
监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挡板上用于监测壶体内凝血块的超声波感应探头,超声波感应探头的延伸长度不小于壶体的延伸长度,超声波感应探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装置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调节机构,包括N个支撑板,由卡槽内壁向卡槽中心依次设置为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N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在卡槽内壁,相邻支撑板之间可拆卸相连,其中N≥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挡板的活动端通过磁吸或粘贴或卡接与支撑座可拆卸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挡板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块,支撑座上固定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环,卡块能穿过卡环卡置在卡环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相邻支撑板之间通过磁吸或粘贴或卡接与支撑座可拆卸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每个支撑板的底端、前端皆固定连接有能用于卡置固定下一支撑板的定位槽,所有支撑板底端的定位槽在水平面的投影不重合,所有支撑板前端的定位槽位于不同高度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支撑座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支撑板的容纳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支撑座包括组成卡槽的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上第一螺纹孔与第二支撑座上第二螺纹孔的螺纹反向,螺杆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调节卡槽大小;
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上各固定有一组调节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限定,支撑座后侧通过固定件与固定物可拆卸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限定,固定件为磁铁、吸盘或粘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0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0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