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2406.8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1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伏军;吕杰;权雪云;冯旭;蒋小翼;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树 根部 补水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包括集水管、连接箱、导管和储水箱;集水管顶端开口为喇叭状结构,集水管顶端开口内固定有集水板;连接箱的顶端进口与集水管底端连接,连接箱的底端出口与导管顶端连接;连接箱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组件,连接箱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树干上;导管沿树主干固定,导管底端与储水箱内腔连通;储水箱埋设于树根部,储水箱的箱壁上开有渗水孔。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水板收集降雨,将雨水导入储水箱,通过渗水孔对大树根部进行补水,不需要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水器,具体涉及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
背景技术
树木枝叶具备吸水与滞水作用,能够延迟地表径流,尤其是乔木可为树下空间遮风挡雨,当降雨较为短暂或降雨强度不大时,雨水湿透了大树的枝叶与外围地表,但是大树主干下的根部区域依然保持干燥,同时枝叶上的雨水极易蒸发消失而得不到较好利用。因此大树的根部经常需要补水,现有的补水方式采用传统的人工打窝补水,人工成本高且工作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包括集水管、连接箱、导管和储水箱;集水管顶端开口为喇叭状结构,集水管顶端开口内固定有集水板;
连接箱的顶端进口与集水管底端连接,连接箱的底端出口与导管顶端连接;连接箱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组件,连接箱通过连接组件固定在树干上;
导管沿树主干固定,导管底端与储水箱内腔连通;
储水箱埋设于树根部,储水箱的箱壁上开有渗水孔。
集水板为蒲扇形集水板,集水板的底边沿集水管顶部开口径向固定。
连接箱内填有多孔海绵。
连接箱的顶端开有溢流孔,溢流孔内嵌有将水引至树干的引水条。
集水管与连接箱之间、导管与连接箱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连接组件包括若干组夹件,每组夹件包括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第一夹头固定在连接箱一侧,第二夹头的一端与第一夹头的一端铰接,第二夹头的另一端通过防滑螺栓与第一夹头的另一端紧固。
还包括输水管,输水管的底端与储水箱内腔连通,输水管的顶端伸出地表。
输水管的顶端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水板收集降雨,将雨水导入储水箱,通过渗水孔对大树根部进行补水,不需要人工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大树根部补水器,包括集水管1、连接箱3、导管4、输水管7和储水箱5。
集水管1顶端开口为喇叭状结构,集水管1顶端开口内固定有集水板2,集水板2的底边沿集水管1顶部开口径向固定,集水板2为蒲扇形集水板,集水板2的折皱将收集的雨水导入集水管1。
连接箱3的顶端进口与集水管1底端连接,连接箱3的底端出口与导管4顶端连接,为了便于拆卸,集水管1与连接箱3之间、导管4与连接箱3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2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丸蒸煮的分级缓蒸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左右分齿式往复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