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2523.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3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洋洋;胡大柱;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000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调节 阻尼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包括竖直方向上设置的导向杆、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导向杆为两个,下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下横梁的两个端部上,上横梁活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杆之间且能在导向杆上纵向滑动;上横梁下端以及下横梁的上端均设有用于固定进行实验的阻尼器的连接部件;所述下横梁一侧水平端部连接有作动器;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实验装置大大提高了阻尼器的安装,测试效率,减低实验成本,同时,在阻尼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高度方向的“层降”通过上横梁的滑动释放,消除了“层降”对阻尼器性能的不利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发生破坏性地震近千次,一次大地震导致几十万人伤亡和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近些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地震频发,以及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工程结构的发展需要,结构减震被动控制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突破了传统的依靠结构本身的延性来消耗地震能量的抗震方法,主要依靠外加的消能装置来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甚至消除主体结构的破坏。
阻尼器是外加消能装置的最为常见的一个结构,用于结构震动控制的阻尼器种类越来越多,工作原理也各不相同,如何验证阻尼器的性能成为结构减震的重要环节。
阻尼器按照其受力方式主要分为剪切型和拉压型两种类型,其中剪切型阻尼器的实验装置较为复杂,现通常采用四连杆装置,但是存在以下缺点:1)高度无法调节,阻尼器的高度与四连杆高度不同时,阻尼器必须定制连接构件才能进行实验,实验代价大,效率低,安装非常不方便。2)四连杆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高度方向有一定“层降”,“层降”会使得阻尼器在竖向方向产生作用力,对阻尼器的性能产品影响,不利于阻尼器的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用于剪切型阻尼器的测试,灵活调节阻尼器的安装高度,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包括竖直方向上设置的导向杆、水平方向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导向杆为两个,下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下横梁的两个端部上,所述上横梁活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杆之间且能在导向杆上纵向滑动;所述上横梁下端以及下横梁的上端均开设有用于固定进行实验的阻尼器的连接部件;所述下横梁一侧水平端部连接有作动器。
所述导向杆通过下端部的导向杆下耳板与下横梁端部的下横梁上耳板通过销轴连接;所述作动器通过下横梁水平端部的下横梁右端耳通过销轴连接;销轴连接方式,导向杆可以绕着销轴进行自由转动,更便于进行零部件的安装与调节。
所述导向杆为圆柱体结构,外表面为精加工光滑表面;控制器粗糙度,有利于减小上横梁进行纵向滑动时的摩擦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上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套在导向杆上,并与导向杆相对活动连接。
所述关节轴承周向角度可调节;关节轴承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可以进行自调心,防止上横梁由于偏心发生“憋死”问题。
所述上横梁下端以及下横梁的上端均开设有连接孔,进行实验的阻尼器通过连接螺栓螺母固定在上下横梁之间。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解决了传统剪切型阻尼器实验装置无法调节高度的问题,有效提高了阻尼器的安装和测试效率,降低了实验成本。
2)在阻尼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高度方向的“层降”通过上横梁的滑动释放,消除了“层降”对阻尼器性能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度可调节阻尼器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2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