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4067.7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73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宿佳敏;李士龙;林杰;林引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车身 顶边梁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其包括位于外围的圆弧转角部、位于内围且与所述圆弧转角部相对设置的内支撑部、位于所述圆弧转角部两端连接部位的铆接连接板面和螺栓连接单元、自所述内支撑部垂直于所述铆接连接板面向外伸出的顶横梁支撑板;其通过一板材连接件与一侧围立柱连接、通过一型材连接件与顶横梁铆接,所述板材连接件与所述顶转角型材铆接、与所述侧围立柱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实现顶骨架与侧围骨架不同连接结构的自然过渡,且能将连接件藏在型材内部,大大提高了美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业车身用铝型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
【背景技术】
客车铝合金车身结构具有轻量、环保及可再生等优势,目前已作为一种车身新材料、制造新工艺成为客车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铝车身整车结构已不局限于单一的连接方式,在车身满足强度、刚度及模态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更多的通过焊接、螺接及铆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并用来降低车身质量、提高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顶骨架与侧围骨架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出现两者连接方式不同,针对于单一连接结构而开发的顶转角无法实现合拢过程中两者的自然过渡。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能实现顶骨架与侧围骨架不同连接结构的自然过渡,且能将连接件藏在型材内部,大大提高了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高强度的全铝车身顶边梁,其包括位于外围的圆弧转角部、位于内围且与所述圆弧转角部相对设置的内支撑部、位于所述圆弧转角部两端连接部位的铆接连接板面和螺栓连接单元、自所述内支撑部垂直于所述铆接连接板面向外伸出的顶横梁支撑板;其通过一板材连接件与一侧围立柱连接、通过一型材连接件与顶横梁铆接,所述板材连接件与所述顶边梁铆接、与所述侧围立柱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转角部与所述内支撑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连接单元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向下设置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且水平设置的第五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五连接板向下伸出的且相互平行的第一L型连接部与第二L型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五连接板向下伸出的限位隔挡板,所述限位隔挡板位于所述第一L型连接部与所述第二L型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顶横梁支撑板表面与所述顶横梁下表面粘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在连接处设置有倒角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L型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隔挡板之间、所述第二L型连接部与所述限位隔挡板之间围挡形成有限位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L型连接部与所述倒角部围绕形成第一收纳槽;所述第二L型连接部与所述倒角部围绕形成第二收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连接件的连接部插入到所述限位凹槽中再通过螺栓锁紧实现所述板材连接件与所述顶边梁的螺栓连接,且螺栓两端表面以及螺母的外端表面均内陷藏在所述第一收纳槽或所述第二收纳槽中,未伸出所述第三连接板或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外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圆弧转角部的端部外表面设置有高度落差,使得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围挡形成有收纳外围蒙皮的第三收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转角部与所述内支撑部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支撑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4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与垃圾焚烧电站耦合的水泥窑余热梯级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打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