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6655.4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5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燕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燕纯 |
主分类号: | B01D29/52 | 分类号: | B01D29/52;B01D29/01;B01D29/96;C1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茶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茶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器清理残渣不便的缺点,包括罐体和连接嘴,连接嘴固定在罐体的顶部,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连接嘴的下侧固定有容置于罐体内部的侧滤网,侧滤网的下端固定有胶圈,胶圈的内侧固定有底滤网,胶圈的上侧固定有竖直的拉杆,拉杆的上端延伸至连接嘴的外侧,连接嘴的下侧固定有支撑架,侧滤网置于支撑架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在罐体内部设置了滤网进行清理时,可将滤网从连接嘴内翻出,方便清除滤渣,底滤网周围的胶圈上设置了竖直的拉杆,通过拉动拉杆可直接将滤网拉出,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山茶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山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和过滤。目前,在山茶油过滤时,一般将多层纱布蒙在四方木框上,绷紧纱布,将山茶油倒在木框中,等待充分过滤。但这种过滤装置不方便大批量的对山茶油进行过滤,故在山茶油的生产中,多采用带过滤网的过滤器对山茶油进行过滤,此种过滤器清理残渣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过滤器清理残渣不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包括罐体和连接嘴,所述连接嘴固定在罐体的顶部,所述罐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上安装有出料阀,所述连接嘴的下侧固定有容置于罐体内部的侧滤网,且侧滤网的下端固定有胶圈,所述胶圈的内侧固定有底滤网,所述胶圈的上侧固定有竖直的拉杆,且拉杆的上端延伸至连接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嘴的下侧固定有支撑架,所述侧滤网置于支撑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内径小于胶圈外径的限位底环。
优选的,所述连接嘴的顶部盖合有盖体。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上端设置有水平的回折部,所述连接嘴的上侧开设有容置槽,且回折部通过容置槽延伸至连接嘴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罐体内部设置了侧滤网,侧滤网的底部设置了底滤网,进行清理时,可将滤网从连接嘴内翻出,方便清除滤渣。
2、底滤网周围的胶圈上设置了竖直的拉杆,通过拉动拉杆可直接将滤网拉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连接嘴、3支撑架、4限位底环、5侧滤网、6胶圈、7底滤网、8拉杆、9回折部、10容置槽、11盖体、12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山茶油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和连接嘴2,连接嘴2卡接在罐体1的顶部,罐体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12,且出料管12上安装有出料阀,连接嘴2的下侧通过铆钉固定有容置于罐体1内部的侧滤网5,侧滤网5的下端通过铆钉固定有胶圈6,胶圈6的内侧热熔连接有底滤网7,胶圈6的上侧热熔连接有竖直的拉杆8,且拉杆8的上端延伸至连接嘴2的外侧。
其中,连接嘴2的下侧一体设置有支撑架3,侧滤网5置于支撑架3的内部,支撑架3的下端一体设置有内径小于胶圈6外径的限位底环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燕纯,未经李燕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6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蒜片加工用红外色选设备
- 下一篇:一种自行式平板车用行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