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6904.X | 申请日: | 201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9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C02F1/467;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杜康黎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去除 重金属 离子 污水 处理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器,包括若干串联的交换机构、冲洗机构与加盐机构;所述交换机构包括交换罐,交换罐内设置至少一层交换树脂滤板,每一层交换树脂滤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阴离子电极板、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电极板;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可供应高压清水的冲洗管,在交换罐罐壁对应各交换树脂滤板安装;所述交换罐上安装加盐机构,所述加盐机构盛装盐类,通过输盐管与交换罐连通。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置换的离子交换效率,延长了交换树脂使用寿命;通过冲洗与加盐机构结合,实现树脂重复利用和回收,降低了使用成本,克服了现有树脂价格高昂的问题;本污水处理器组装灵活,适应性广,自动化程度高,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化学法;(2)物理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化学法是目前国内外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主要方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包含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技术及吸附法。
实际应用中,离子交换法由于简单易行、二次污染少而备受青睐。离子交换原理是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置换出来,使其附着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目前进行离子交换的树脂有多种,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水重金属离子成分选择不同的交换树脂均可在交换机构中进行有效的交换,均能达到置换重金属离子的效果,置于置换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取决于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类型。现有的交换方法所使用的装置设置有很多种,但均存在以下弊端:交换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树脂的表面附着了大量的重金属盐,将交换树脂中存在的微小空隙和表面都已经完全包裹,再继续使用则无法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因此现有的处理方法是将交换树脂进行去除更换。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交换树脂价格高昂,虽然经常更换能够获得很好的处理效果,但是经济成本也随之增加很多,造成处理企业的经济压力增大。
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离子交换的弊端进行改进,开发出更为高效节能的离子交换污水处理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处理器,提高交换树脂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同时延长交换树脂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污水处理器,包括若干串联的交换机构、冲洗机构与加盐机构;所述交换机构包括交换罐,交换罐内设置至少一层交换树脂滤板,每一层交换树脂滤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阴离子电极板、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电极板;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可供应高压清水的冲洗管,在交换罐罐壁对应各交换树脂滤板安装;所述交换罐上安装加盐机构,所述加盐机构盛装盐类溶液,通过输盐管与交换罐连通。
在每一层竖直滤板中设置阴离子电极板和阳离子电极板的目的是,当污水流过任何一层树脂过滤板时,均是先通过阴离子电极板,由于重金属离子都是带正电,在阴离子电极板的作用下,能够给重金属离子电子补偿,使得部分重金属离子能够直接被还原呈金属而附着在阴离子电极板上,减小了交换树脂的置换压力,延长了使用时间周期。同时,在最下面设置有一层阳离子电极板的目的是为了在污水流动过程中,进一步的阻碍带正电的金属离子随着水流快速的流走,使其增大金属离子在交换树脂层的停留时间,达到更高的交换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树脂滤板为四层,安装方向与水流方向垂直且相互平行。由于污水的动态流动性,金属离子也会有大部分会因为不能及时的被置换或者还原成金属而流走,故而设置多层树脂过滤板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机构的冲洗管包括冲洗主管、与冲洗主管连接的分流管;所述分流管连通有冲洗支管,在交换罐侧壁上与各交换树脂滤板对应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加盐机构包括漏斗,与漏斗连通的输盐管,设置在输盐管上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输盐管的输盐阀门,输盐管另一端与交换机构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6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管廊液压井盖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消防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