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39718.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3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彭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百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2;B24B41/06;B24B4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打磨 装置 | ||
一种快速打磨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工作台上表面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直线滑轨,直线滑轨上设置有直线滑块,直线滑块的右侧插设有定位销,定位销插设在定位孔内,右侧板上侧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固定板,右夹板的左侧设有左夹板,左夹板左侧壁的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工作台的下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旋接有内螺纹管,内螺纹管的下端上套设有转动轮,内螺纹管的内部插设有螺杆,螺杆的上端与磨轮外壳的下侧壁固定连接,磨轮的下侧固定有螺杆,通过转动内螺纹管可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磨轮上下移动,进而可调节磨轮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增加打磨的质量,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打磨机广泛应用于模具行业的精加工及表面抛光处理,是一款同类气动产品的替代品,主要突出特点有高功率电机在整个作业范围内均可实现强大磨削性能,可达到159%的负载,使用一整套安全方案:触摸式气动、自动停止、无磨损电子刹停系统、快速夹紧系统、断电重启锁定以及软启动,强劲的自承式马达构造,开关模块防尘和坚固耐用;现有的打磨装置无法调整工件与砂轮之间的距离,无法调整压力,使得打磨质量差,适用范围窄,成本高,且无法快速进行打磨,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快速打磨装置,磨轮的下侧固定有螺杆,通过转动内螺纹管可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磨轮上下移动,进而可调节磨轮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增加打磨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工作台、磨轮、左侧板和右侧板,工作台上表面的左侧固定有左侧板,左侧板的右侧设置有右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之间设有磨轮,该磨轮设置于工作台上表面的中心上;它还包含直线滑轨、电机、气缸、左夹板、右夹板、固定板、支撑板、转动轮、螺杆、内螺纹管、套管和插杆,工作台上表面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直线滑轨,前后两侧的直线滑轨上均等距有数个定位孔,直线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直线滑块,直线滑块的右侧插设有定位销,该定位销分别穿过直线滑块后,插设在定位孔内,前后两侧的直线滑块分别与右侧板下侧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右侧板的下侧设有凹槽,该凹槽设置于磨轮的右侧,右侧板上侧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固定板,该固定板的左侧壁上通过转轴旋接有右夹板,该右夹板悬设在工作台右侧的上方,右夹板的左侧设有左夹板,该左夹板左侧壁的中心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电机穿过左侧板内部的轴承后,固定在左侧板的左侧壁上,电机悬设在工作台左侧的上方,工作台的下侧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的四角分别与工作台下方的四角固定连接,支撑板左侧的后侧以及右侧的前侧分别通过轴承旋接有内螺纹管,该内螺纹管的上端插设在工作台内部的轴承内,且内螺纹管的顶端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内螺纹管的下端上套设固定有转动轮,两个转动轮之间通过传送带连接,内螺纹管的内部均插设有螺杆,且通过螺纹旋接,螺杆的上端穿过内螺纹管的上端后,与磨轮外壳的下侧壁固定连接,磨轮外壳左侧的前侧以及右侧的后侧均固定有插杆,该插杆的下端插设在套管内,套管的上端与工作台的上表面呈同一水平面设置,套管的下端穿过工作台后,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的右侧壁以及固定板的左侧壁上均固定有圆形滑轨,该圆形滑轨上等角滑动设置有数个弧形滑块,弧形滑块分别与左夹板和右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右侧的内螺纹管的中端上套设有一号伞齿轮,且固定连接,一号伞齿轮悬设在工作台的下侧,一号伞齿轮的右下侧啮合有二号伞齿轮,该二号伞齿轮的中心内插设有转杆,该转杆的右端穿过一号限位板内部的轴承后,悬设在一号限位板的右侧,一号限位板左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工作台右侧的支脚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杆的中端上套设有二号限位板,且通过轴承旋接,该二号限位板的上端固定在工作台下表面的右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右端上固定有摇柄,该摇柄悬设在二号限位板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百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百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39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