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2002.7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71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沃钛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2 | 分类号: | B23B51/0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限位 斜穿锁紧换头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包括钻杆以及安装其上的可换钻尖,可换钻尖,下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形成上窄下宽的燕尾结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呈V形,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与钻杆安装结构的两底面相配合;接近实体中央的位置设置有紧固过孔;钻杆,上端设有用于安装可换钻尖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为以公共轴线CL中心对称的半封闭的槽,槽具有作为定位面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呈V形;槽两侧的实体部分,设有安装螺孔以及与其衔接的安装沉孔;槽两侧的实体部分,设置有第一限位螺孔和第二限位螺孔。可换钻尖稳定地固定在钻杆上,定位可靠,不发生松脱,使用中不拆卸刀杆的情况下,方便更换可换钻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属于切削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孔加工工艺中,硬质合金钻头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大直径的钻孔加工中,整体硬质合金钻头造价昂贵;尤其在高速高效钻孔加工中,内冷式整体硬质合金钻头的造价就更高,换头钻成为低成本加工的必然技术路径。现有已公开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例如:专利号为PCT/IL2005/000999的专利公开了“切削刀具、切削头和切削刀具组件”,应用于钻孔工具时,存在柄部的接收部分过于单薄,多次更换钻尖后夹紧力减小,进而导致钻头失效的问题。
专利申请号为201710517688.4中国专利公开了“高稳定性自定心钻头钻尖”,钻尖采用柱销定位通过旋转锁紧安装在刀杆上。这种安装方式定位较为准确,但最大的问题是刀杆的安装部分结构单薄,多次装夹后很容易发生疲劳,存在夹紧力减小进而导致可换钻尖钻头失效的情况。
专利号为201510252190.0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换刀头式结构的钻头”,采用柱销定位,通过柱销侧压面螺钉紧固;同样也存在刀杆的安装部分结构单薄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特点是:包括钻杆、可换钻尖以及紧固螺钉,可换钻尖安装于钻杆上,拥有共同的公共轴线CL;
可换钻尖,以轴线CL呈360°中心对称,且下部具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的片状结构,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形成上窄下宽的燕尾结构;下端设置有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呈V 形,呈V形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与钻杆安装结构的两底面相配合,使可换钻尖与钻杆以公共轴线CL同轴;接近实体中央的位置设置有紧固过孔,紧固过孔与轴线CL正交;按照轴线CL呈360°中心对称分布,设置有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是以可换钻尖的最上端从中轴线CL开始向两侧最大直径处延伸;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第一棱边和第二棱边是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最外缘假想圆柱的一部分,具有宽度并呈螺旋状;
钻杆,为由钻体、护锥和圆柱直柄以公共轴线CL同轴的组合体;设有以轴线CL为对称中心的螺旋状钻杆第一排屑槽和钻杆第二排屑槽;上端设有用于安装可换钻尖的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为以公共轴线CL中心对称的半封闭的槽,槽具有作为定位面的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呈V形设置;槽两侧的实体部分,与公共轴线正交且与槽斜交设置有安装螺孔以及与其衔接的安装沉孔;槽两侧的实体部分,按照轴线CL呈360°中心对称分布,在安装螺孔与安装沉孔的下方,并在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限位螺孔和第二限位螺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其中,第一定位面与第二定位面的夹角为120°~140°。
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其中,紧固过孔与第一安装面或第二安装面呈倾斜50°~70°夹角。
进一步地,上述的双面限位斜穿锁紧换头钻,其中,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呈直线、圆弧或者适应切削作用的空间曲线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沃钛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沃钛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20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