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快速排水道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3286.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1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杰;杨广庆;徐振鸿;李丹;王贺;刘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铁道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轻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8 | 代理人: | 侯迎新 |
地址: | 050043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快速 排水 道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快速排水道路,包括机动车道和位于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于各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行人道,于土壤层上铺设有垫层,所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非机动车道包括铺设于所述垫层上的导水混凝土结构层,于导水混凝土结构层的上表面竖直设有伸入垫层内的若干导水管,于导水混凝土结构层上表面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连通所述若干导水管的顶端,于所述垫层内设有水平的土工格栅,所述导水管的下端位于土工格栅的上方;所述机动车道的表面具有倾斜向下的并延伸至两侧非机动车道的横坡度,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快城市道路排水、存储净化废弃积水、改善城市环境等特点,适用于城市道路铺设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快速排水道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大都市的持续开发,越来越多的硬质不透水材料被用于城市建设,城市中可供雨水渗透的地表面积亦不断减少,原本会“呼吸”的地表面被水泥与沥青混凝土压得喘不过气,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重的热岛效应与洪涝灾害。城市道路作为雨水径流最重要的发生地、汇集地与排放地,与城市高温与洪涝灾害的产生与解决息息相关。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具有高透水与储水性的海绵道路无疑将成为实现海绵城市这一战略目标最关键的途径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强降雨时,迅速排除洪水,减少城市内涝的城市快速排水道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城市快速排水道路包括机动车道和位于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于各非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行人道,其特征在于:于土壤层上铺设有垫层,所述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均铺设于所述垫层上,所述非机动车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所述垫层上的导水混凝土结构层,于导水混凝土结构层的上表面竖直设有伸入垫层内的若干导水管,于导水混凝土结构层上表面形成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连通所述若干导水管的顶端,于所述垫层内设有水平的土工格栅,所述导水管的下端位于土工格栅的上方;所述机动车道的表面具有倾斜向下的并延伸至两侧非机动车道的横坡度。
进一步的,所述横坡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动车道的上表面与相邻侧的机动车道的上表面共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管为小径端朝上的漏斗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水管为PP材质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垫层为由碎石与砂砾混合铺设而构成的层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栅铺设于垫层竖直方向的1/2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非机动车道采用垫层和导水混凝土结构层构造而成,导水管将非机动车道表面与垫层连通,雨水等通过机动车道的倾斜面流入非机动车道,或雨水等直接降至非机动车道,这些雨水等通过导水槽进入导水管,并经导水管流入垫层,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强透水、能够在强降雨时,迅速排除洪水,减少城市内涝,同时能够贮存水源、净化空气、夏日降温、冬季保温,极大改善了城市的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机动车道处剖面结构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机动车道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未经石家庄铁道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3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设施维修用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程钻探用土壤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