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调式液力胀紧车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3602.5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4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智慧;汤凯;葛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30 | 分类号: | B23B31/30;B23B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1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液力胀紧车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调式液力胀紧车夹具,它包括内衬套、胎具、堵头、长柱塞、短柱塞和液压轴。所述胎具设有轴向沉孔,该孔内壁设有螺旋式凹槽,在螺旋式凹槽末端处设有一只径向贯穿胎具的圆形通孔。所述内衬套塞装在胎具的轴向沉孔中,两端分别与胎具结合处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油经胎具的径向通孔注入到螺旋式凹槽内,在径向通孔中分别插入短柱塞和长柱塞,从孔口旋入的堵头推动长柱塞和短柱塞径向位移,构成内置液压油沿螺旋式凹槽对内衬套径向施压的手调式液力胀紧结构。堵头右旋使内衬套被胀紧夹持工件,堵头左旋则卸压,使内衬套恢复到初始状态,便可轻松卸下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技术领域的一项技术方案,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削加工的夹具,特别是自备手调结构的液力胀紧车夹具。
背景技术
机械制造业的企业在实施批量车加工圆环类或套筒类工件时,为了确保机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效率,通常按工件形状及结构特征设计专用的车夹具,以便工件在定位条件下完成切削加工,同时也要求车夹具具备快装快卸结构。当今本行业加工此类工件的车夹具普遍选用通用型的自定心三爪卡盘,对于一些具有异形结构特征的工件,则专门设计配有杠杆式压紧结构类型的车夹具。此类常规结构的车夹具结构结构简单、定位准确、装夹可靠、使用便捷,特别适合用于车削加工刚性足的工件,在正常工艺条件下易达到预期另工质量。但是,工程中常碰到一些刚性较弱的待加工工件,例如大口径圆形环或薄壁圆筒类工件,该类工件用现有技术装夹,往往因施加的夹紧力造成工件变形,从而造成工件加工质量欠佳。若适当减少夹紧力,显然可减少工件的变形量,由此成倍地降低工件装夹的可靠性,并且显著降低了切削加工效率。另外,现有技术的夹紧力相对集中,点状施压易在工件表面上形成压痕,必然导致工件外观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更简单、定位更准确、而且施力均匀、操作简捷,装夹不产生变形的手调式液力胀紧车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手调式液力胀紧车夹具,它包括内衬套、胎具、堵头、长柱塞、短柱塞和液压油。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胎具为具有凸台的圆盘状构件,小直径端与大直径端同轴,大直径端居中设有轴向沉孔,该孔内壁设有螺旋式凹槽,在螺旋式凹槽末端处设有一只径向贯穿胎具的圆形通孔,通孔口部设有配装堵头的内螺纹。所述内衬套为金属薄壁圆套,塞装在胎具大端面轴向沉孔中的内衬套两端分别与结合处作密封连接。所述液压油经胎具的径向通孔注入到螺旋式凹槽内,在径向通孔中分别插入间隙配合的短柱塞和长柱塞,从孔口旋入的堵头推动长柱塞和短柱塞径向位移,构成内置液压油沿螺旋式凹槽对内衬套径向施压的手调式液力胀紧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内衬套是一种用合金钢材质制作的薄壁圆套,其壁厚1.5~3.0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胎具轴向沉孔内置的螺旋式凹槽为单条螺纹结构,其螺距在10~15mm之间选取。
作为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胎具轴向沉孔配置的螺旋式凹槽横截面为半圆形或U形,开口宽度为4.0~8.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在胎具上配置油压手动调节结构,此结构很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2、周边被胀紧的薄壁内衬套受力均匀、定位准确、松紧操作便捷;
3、工件与薄壁内衬套配合为套合结构,易实现快装快卸,满足批量生产配套需求,而且工件表面没有压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手调式液力胀紧车夹具,它包括内衬套1、胎具2、堵头3、长柱塞4、短柱塞5和液压油6。所述胎具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体构件,它的外形似有一凸台的圆盘,小直径端与大直径端同轴。小直径端是胎具2的被夹持端,本实施例采用自定心三爪卡盘夹持胎具2的小直径端。胎具2的大直径端居中位置设有轴向沉孔,轴向沉孔内壁设有一条螺旋式凹槽2.1,本实施例待加工的工件为汽车用齿轮,因工件直径偏小,故胎具2轴向沉孔内壁配置的螺旋凹槽2.1横向截面选用半圆形,其开口宽度6.0mm、螺距8.0mm。在所述螺旋式凹槽2.1末端处设有一只径向贯穿胎具2的圆形通孔,该通孔口部设有配装堵头3的内螺纹。实际组装时,首先往胎具2大直径端的轴向沉孔中插装内衬套1,两者除采用过渡配合外,两端结合处还要作密封连接。为了强化内衬套1的弹性及内胀紧和松开的灵敏度,本实施例所述内衬套1的壁厚仅为2.0mm,而且用优质合金钢制造,这样既能保证内衬套1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又具有很好的弹性。所述液压油6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从胎具2预置的径向圆形通孔中注入液压油6,待液压油6充满胎具2内置的螺旋式凹槽2.1后,然后往胎具2预置的径向圆形通孔中分别插入间隙配合的短柱塞5和长柱塞4,接着旋入堵头3,堵头3推动长柱塞4和短柱塞5径向位移,构成一种手调式液力胀紧结构。右旋堵头3使内置的液压油6受压,促成液压油6沿螺旋式凹槽2.1对内衬套1径向施压,内衬套1外壁均匀受压必然向内产生微量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夹持工件的夹紧力。待工件加工结束后,左旋堵头3,使得长柱塞4和短柱塞5在液压油6的作用下回缩,直至液压油6恢复常压,内衬套1在弹性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在此状况下便可轻松卸下已加工的工件,然后换装待加工工件,如此周而复始,可实现持续生产。本实用新型采用定位插装结构,便于工件快装快卸,完全达到批量生产要求,而且工件表面没有压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飞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36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抗裂监测用干燥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五金索具加工用表面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