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消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4794.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29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舒日高;乔向阳;仇前生;葛明明;刘虎城;顾建周;陆振坤;白天宇;王伟;张昌丽;魏希文;付广远;朱军;陈蔚宏;余荣峥;唐金锐;杨鸿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8 | 分类号: | H02H9/0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赵中英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消弧装置,包括调匝式消弧线圈,所述调匝式消弧线圈一端通过接地变压器与接入配电网,另一端通过阻尼电阻接地;所述消弧装置还包括电源、单相全桥逆变器、低通滤波回路、电压电流互感器、微机控制器、单相升压变压器,所述电源与单相全桥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相全桥逆变器的输出端经低通滤波回路与单相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单相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连接接地变压器的低压侧;所述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于采集低通滤波器的电压电流信号,其输出端与微机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晶体管的基极,用于驱动其导通。通过本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或消除故障电流,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配电网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零残留消弧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配电网作为一个非线性、大规模系统,其线路复杂,运行环境多变,各类事故频发,其中又以单相接地故障最为常见,约占70%。目前我国配电网广泛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中性点非有效接地运行方式来限制接地故障电流。但随着电缆网络的大量增加以及非线性负荷和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故障电流中含有大量的有功分量及谐波分量,而传统的消弧线圈只能补偿故障电流中的无功分量,不能补偿其有功分量,且消弧线圈为防止发生谐振应该工作在过补偿10%状态下,残流中还有过补偿的感性电流分量,以上原因导致部分配电网接地故障电流经消弧线圈补偿电容分量后仍高达几十安培,足以维持电弧燃烧,可能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对配电网绝缘有很大的危害。目前应用于我国配电网消弧的主要装置为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如果将其全部替换成基于电压型有源逆变器的新型零残流消弧装置,则成本过大,无法充分利用已有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的消弧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消弧装置,用于更好的补充故障电流实现零残留故障消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消弧装置,包括调匝式消弧线圈,所述调匝式消弧线圈一端通过接地变压器与接入配电网,另一端通过阻尼电阻接地;所述消弧装置还包括电源、单相全桥逆变器、低通滤波回路、电压电流互感器、微机控制器、单相升压变压器,所述电源与单相全桥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相全桥逆变器的输出端经低通滤波回路与单相升压变压器的低压侧连接,所述单相升压变压器的高压侧连接接地变压器的低压侧;所述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于采集低通滤波器的电压电流信号,其输出端与微机控制器连接,所述微机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单相全桥逆变器的晶体管的基极,用于驱动其导通。
所述低通滤波回路为LRC低通滤波电路。
所述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于分别采集LRC低通滤波电路中的电容两端电压、电感电流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电流信号。
所述阻尼电阻分别与二极管D1、D2并联,所述二极管D1、D2的导通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对现有技术的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进行改装来实现本方案,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有的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的消弧能力;可以充分利用配电网中现有的调匝式消弧线圈装置的消弧能力,通过加装小容量的电力电子装置,实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零残流全补偿消弧。可有效解决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中接地点残流过大导致无法熄弧的问题,使故障电流从几安培到几十安培不等降低为0。可用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零残流全补偿故障消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弧装置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芜湖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47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