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输出极组件及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49584.1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05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邱潇阁;何聪;李斌;王越;王佳贤;张国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输出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组输出极组件及电池组,包括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且水平部和竖直部共同组成L形结构,极耳汇流排与竖直部或水平部电连接,模组汇流排与水平部或竖直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有限空间内极耳汇流排和模组汇流排难以可靠电连接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组输出极组件及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组输出极组件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池组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安全性越来越受重视,其中,电池组电连接的可靠性对电池组的安全至关重要。在电池组系统中,各电芯的极耳的电连接通过极耳汇流排实现,模组之间的电连接通过模组汇流排实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极耳汇流排和模组汇流排的可靠电连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组输出极组件,包括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且水平部和竖直部共同组成L形结构,极耳汇流排与竖直部电连接,模组汇流排与水平部电连接;或者极耳汇流排与水平部电连接,模组汇流排与竖直部电连接。
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均为片状结构,在电池组系统内,由于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不在同一平面,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难以实现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L形连接件的水平部和竖直部分别连接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模组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的电连接。
极耳汇流排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竖直部电连接,模组汇流排通过第二固定件与水平部电连接,或者极耳汇流排通过第一固定件与水平部电连接,模组汇流排第二固定件与竖直部电连接。
电池组输出极组件还包括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绝缘座和绝缘罩,所述绝缘罩至少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且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共同组成“U”形结构,两个弯折部分别与绝缘座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连接件的腔体;连接件设置在绝缘座和绝缘罩形成的腔体内,水平部或竖直部与绝缘座连接;在主体部与第一固定件对应的位置至少设置一个用以拆装第一固定件的第一避让部。
第一固定件通常可以是螺纹连接件,例如:螺钉或螺栓。主体部设置第一避让部便于拆卸和安装第一固定件,有利于提高安装和检修效率。
第一避让部包括第一通孔。
第一避让部可以是能够允许第一固定件和拆装工具(例如螺丝刀)经过的第一通孔,便于拆装第一固定件。
第一避让部还包括绝缘弹性件A,绝缘弹性件A为片状结构,绝缘弹性件A的固定端与主体部连接,绝缘弹性件A的自由端悬置在第一通孔内。
拆装第一固定件时,第一固定件或拆装工具压迫绝缘弹性件A的自由端,绝缘弹性件A的自由端弯曲,使得第一固定件或拆装工具可以经由第一通孔实现拆装。完成拆装,尤其是完成安装后,绝缘弹性件A的自由端恢复原状,有利于加强绝缘组件的绝缘性能。
一个第一避让部至少包括两个绝缘弹性件A,所述绝缘弹性件A为扇形。
一个第一避让部的各绝缘弹性件A的固定端沿第一通孔的圆周分布;各绝缘弹性件A的自由端向第一通孔轴线延伸。
绝缘座和绝缘罩一体成型。
其中一个弯折部与第二固定件对应的位置至少设置一个用以拆装第二固定件的第二避让部。
第二避让部包括第二通孔。
第二避让部可以是能够允许第二固定件和拆装工具(例如螺丝刀)经过的第二通孔,便于拆装第二固定件。
第二避让部还包括绝缘弹性件B,绝缘弹性件B为片状结构,绝缘弹性件B的固定端与设置有第二避让部的弯折部连接,绝缘弹性件B的自由端悬置在第二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未经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49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源适配器的防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稻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