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58255.3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勃;金溢蓥;甘雨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凯勃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6/16;A61L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潘艳霞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吸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本体,所述氧气瓶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本体,所述输氧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灭菌瓶,所述灭菌瓶的顶部开设有灭菌液添加口,所述灭菌液添加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软塞,所述灭菌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所述加湿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水管。该急诊科用吸氧装置,通过加湿瓶、注水管、第二软塞、湿化腔、湿化棉、集水腔、拉杆、拉手和限位块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达到湿化效果好的目的,使氧气在被吸入患者体内的时候保持湿润,避免了患者呼吸道干燥不适的情况,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室的病人常常会出现休克或大出血等情况的病人,这些病人就需要进行吸氧,吸氧用于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有的急诊科吸氧装置一方面不具备灭菌的功能,不利于稳定患者病情,另一方面人工制备的医用氧气极其干燥,如果直接吸入医用氧气,会导致患者呼吸道干燥不适,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呼吸道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具备湿化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一般吸氧装置湿化效果不好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该急诊科用吸氧装置湿化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包括氧气瓶本体,所述氧气瓶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本体,所述输氧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灭菌瓶,所述灭菌瓶的顶部开设有灭菌液添加口,所述灭菌液添加口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软塞,所述灭菌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加湿瓶,所述加湿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二软塞,所述加湿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湿化腔,所述湿化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湿化棉,所述湿化腔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集水腔,所述加湿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拉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拉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导入管,导入管的一端与湿化腔固定连接,所述加湿瓶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出氧管,所述出氧管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氧气罩,所述加湿瓶的外壁活动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优选的,所述输氧管的一端贯穿氧气瓶本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氧气瓶本体的内部,且输氧管的另一端贯穿灭菌瓶的一侧并延伸至灭菌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灭菌液添加口的形状大小和第一软塞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所述注水管的形状大小和第二软塞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第一软塞和第二软塞均为橡胶软塞。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灭菌瓶的顶部并延伸至灭菌瓶的内部,且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加湿瓶的顶部并延伸至加湿瓶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以拉杆的水平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加湿瓶的一侧并延伸至导入管的内壁,且拉杆为不锈钢拉杆。
优选的,所述出氧管的一端分别贯穿固定架的一侧和加湿瓶的一侧并延伸至湿化腔的内部,且出氧管为波纹软管。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急诊科用吸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凯勃,未经陈凯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582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救生器
- 下一篇:一种分析化学用物料搅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