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超偏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1539.8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0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梁更祥;周泽满;赵臣俊;陈俊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铁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G19/04 | 分类号: | G01G19/04;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莫燕华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超偏载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超偏载检测装置,包括剪力传感器、安装在钢轨下方的轨枕连接板,信号线、轨边机柜以及铁路局监测中心系统,所述剪力传感器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轨边机柜连接,所述轨边机柜与所述铁路局监测中心系统连接,所述剪力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剪力传感器和第二剪力传感器对称安装在两根轨枕之间的一对钢轨上,且所述第一剪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剪力传感器之间安装一个所述轨枕连接板组成一个测试区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面广,可从而克服现有超偏载检测装置安装复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低及维修维护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简易超偏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为了对运行中的铁道货车装载量及装载质量进行称量检测,需要安装动态轨道衡或者动态超偏载检测装置。以往的做法是采用整体混凝土基础或者定制的专用轨枕连接成一个整体基础,设计同时使用剪力传感器加上压力传感器组成复合测量结构作为测量轮重的基本单元,例如申请号为:201120143817.6的中国专利《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公开了一种铁道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该系统包括其上铺设有钢轨的轨枕、分别安装在轨枕和钢轨上的传感器组、车号识别系统、前端称重控制器以及车站监测站,所述的前端称重控制器包括电源、分别与电源连接的信号放大器、A/D转换器和工业控制计算机,所述的信号放大器输入端与传感器组的输出端连接,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 A/D 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A/D 转换器的输出端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为采用双数据总线、后出线连接方式的 AT96 总线结构工业控制计算机,该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别通过 RS232 端口与车号识别系统连接,通过网络端口与车站监测站的输入端连接。采用多组传感器、多组数据处理及控制器来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但存在结构复杂、施工工作量大、传感器信号处理通道数量多,造价高的问题。如申请号为201220348039.9的中国专利《一种带超偏载功能的轨道衡》,轨道传感器安装需要更换专用的超偏载轨枕,安装测力单元时需要将两只剪力传感器和三只板式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钢轨及轨枕上,施工工作量相对还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超偏载检测装置,结构简单,适用面广,可从而克服现有超偏载检测装置安装复杂,劳动力强度大、效率低、安全性低及维修维护不方便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超偏载检测装置,包括剪力传感器、安装在钢轨下方的轨枕连接板,信号线、轨边机柜以及铁路局监测中心系统,所述剪力传感器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轨边机柜连接,所述轨边机柜与所述铁路局监测中心系统连接,所述剪力传感器至少包括第一剪力传感器和第二剪力传感器对称安装在两根轨枕之间的一对钢轨上,且所述第一剪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剪力传感器之间安装一个所述轨枕连接板组成一个测试区段;
每个剪力传感器安装在靠近所述轨枕连接板与所述钢轨接中部位置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轨边机柜至少包括称重控制器、PCI总线AD采集卡、PCI总线工控机、XP操作系统以及车号识别系统,所述称重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信号线与所述剪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称重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PCI总线AD采集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PCI总线AD采集卡的输出数据由所述PCI总线工控机处理,所述PCI总线工控机的通过网络与所述铁路局监测中心系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轨道在保留原有线路基础不变,不用更换专用的超偏载轨枕,采用专用轨枕连接板,把测区连接形成一体,增加基础稳定性,保证检测精度,安装简易,施工工作量大为减少。
2、在本实用新型中只安装了剪力传感器,不需要压力传感器组合,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检测到的数据直接传送到路局一级超偏载检测数据WEB服务器,通过网络实现全局范围内数据共享,效率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铁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柳州市铁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15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