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及车辆排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2209.0 | 申请日: | 2019-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6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来;张剑;曾志新;张凯;陈玉光;何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系统 余热 回收 装置 车辆 | ||
一种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及车辆排气系统,包括:位于发动机排气端下游的余热回收本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本体的出口的气流进气道、连通所述气流进气道的出口的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连通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出口的气流排气道、以及密封设于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壳体外侧以形成储水腔的储水外壳,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前端下方设有引流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前端下方增设引流孔,在其外侧增设储水外壳以共同形成储水腔,以能够将预冷形成的冷凝水引流至储水腔进行储存,避免冷凝水损坏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本身及其内部的衬垫,保证其使用寿命,且提升了整车的环保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及车辆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进一步降低油耗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排气余热回收是一种既能改善排放、又能降低油耗的有利途径,但是带有排气余热回收装置的排气系统在车辆停止工作后,会因冷却表面的较快降温而使稳定较高的燃烧废气凝结为水珠,水珠形成水流后会聚集在其后的催化器/GPF(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asolineParticulate Filter)/DPF(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处。
目前,如图1和图2所示,一部分车型为了降低油耗、改善排放,会选择配备排气余热回收装置,同时为了最大化提高回收效率,需要尽量将余热回收装置的位置设置在靠近发动机排气端1处,但又不能恶化催化器起燃,因此选择将排气余热回收装置3布置于前催化器/前GPF/前DPF2之后、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之前。
该布置方式虽然降低油耗、改善排放,但同时也带来了降低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使用寿命的问题,也即排气余热回收会导致大量的冷凝水聚集于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处,该部分积水会造成衬垫长时间受水的侵蚀会失去支撑减振性能,进而使得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因振动碎裂,水流直接淹没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而且进一步在液态水的长时间浸泡下,后催化器/后GPF/后DPF4上贵重金属的附着力减小而易被气流带走,从而导致排放恶化、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排出聚集于后催化器/后GPF/后DPF处的冷凝水的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及车辆排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系统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位于发动机排气端下游的余热回收本体、连通所述余热回收本体的出口的气流进气道、连通所述气流进气道的出口的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连通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出口的气流排气道、以及密封设于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壳体外侧以形成储水腔的储水外壳,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前端下方设有引流孔。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设于所述气流进气道上靠近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的入口处壁部下方,所述储水腔形成于所述储水外壳与所述气流进气道、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及所述气流排气道之间。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为平行布设的单排多个通孔。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后催化器/后颗粒捕捉器包括连通所述气流进气道的出口的第一前端盖、连通所述气流排气道的出口的第一后端盖、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前端盖与所述第一后端盖之间并一起形成传输发动机排气的排气通道的内壳体;所述储水外壳包括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前端盖外侧的第二前端盖、对应设于所述第一后端盖外侧的第二后端盖、以及对应设于所述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所述第二前端盖的前端密封设于所述气流进气道上所述引流孔的前方,所述第二后端盖的后端密封于所述气流排气道上。
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的前端与所述第二前端盖的后端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内壳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后端盖的前端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22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