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4108.7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7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骆光进;周扬;侯承宇;任涛;吴冬;张涛;张鸿鑫;欧阳海黎;仵文松;郭松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30 | 分类号: | H02G3/30;H02G3/04;F03D80/8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112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扭揽 限位 功能 马鞍 结构 | ||
1.一种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马鞍(1)、限位摆臂(2)和第一电缆分隔组件(3),所述过渡马鞍(1)和限位摆臂(2)分别铰接设置在限位摆臂(2)的两端,使得所述第一电缆分隔组件(3)仅在竖直方向上摆动,所述过渡马鞍(1)包括支架(12)和用于搭载电缆的电缆桥(11),所述支架(12)安装在塔筒上,所述限位摆臂(2)铰接设置在支架(12)上,所述第一电缆分隔组件(3)上设置多个分线孔,多个所述分线孔分别用于动力电缆(4)和控制电缆的穿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11)为弧形结构,所述电缆桥(11)的两端支脚固定设置在支架(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摆臂(2)设置在支架(12)中端,所述电缆桥(11)至少设置有两段,两段所述电缆桥(11)对称设置在限位摆臂(2)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桥(11)的宽度大于电缆桥(11)与支架(12)连接位置处支架(12)的宽度,且所述电缆桥(11)与支架(12)连接过渡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电缆磨损的橡胶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孔包括多个第一电缆孔(31)和第二电缆孔(32),多个所述第一电缆孔(31)围绕成第一环(311),多个所述第二电缆孔(32)围绕成第二环(321),所述第二环(321)套设在第一环(3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孔(31)用于控制电缆的穿线,所述第二电缆孔(32)用于动力电缆(4)的穿线,所述动力电缆(4)采用三相一组的方式穿过第二电缆孔(3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321)外层对称设置两根转轴(3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摆臂(2)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连接,所述第一部分(21)与过渡马鞍(1)通过铰接轴(211)铰接,所述第二部分(22)为U形框,所述U形框的两个支脚末端分别设置有通孔(221),所述电缆分隔组件通过转轴(33)铰接设置在通孔(221)上,所述电缆风组件可在U形框内上下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孔的内壁均铺设有用于防止电缆磨损的橡胶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扭揽限位功能的马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电缆分隔组件,所述第二电缆分隔组件与第一电缆分隔组件结构相同,多个所述第二电缆分隔组件(5)均与第一电缆分隔组件平行,且第二电缆分隔组件(5)上的分线孔均与第一电缆分隔组件上的分线孔相对应,所述第二电缆分隔组件(5)均在第一电缆分隔组件上方,第一电缆分隔组件和第二电缆分隔组件(5)间通过吊索(51)连接,相邻的第二电缆分隔组件(5)间通过吊索(5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41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缆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自锁卡扣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