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振器活塞杆转运盛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6141.3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81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10 | 分类号: | B65D25/10;B65D25/02;B65D25/2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管高峰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振器 活塞杆 转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活塞杆转运盛具,包括矩形架和由固定槽、横杆和齿条组成的减振器活塞杆盛放结构;矩形架从上往下均匀间隔设有多层减振器盛放结构;固定槽固定安装在矩形架纵向上;固定槽侧边开口,固定槽中水平活动设有横杆,横杆上固定设有齿条;横杆为前后布置的两根,分别通过插拔连接固定位于固定槽上的间隔位置。本盛具保证了活塞杆装在盛具中的清洁度;活塞杆在盛具中盛放不会造成磕碰和划伤的风险;活塞杆放、拿时的人性化,不能过多弯腰;盛具能灵活方便在工序间流动和固定,同时占地大小,不影响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盛放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器活塞杆转运盛具。
背景技术
减振器作为汽车悬架系统中的一个部件,现各种汽车对减振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老大难问题中的漏油现象,一直是减振器行业攻关的重要项目,漏油现象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减振器的活塞杆表面质量是决定产品漏油与否的关键。故减振器在生产过程中对活塞杆的保护尤为重要,根据这一重要性,对生产过程中的活塞杆盛具一直在优化中,原生产过程中存在活塞杆分总成重叠堆放,多层交叉摆放等现象有造成活塞杆的磕碰、划伤风险。为保证活塞杆表面质量,需设计制造了一种简单通用的工序间转运或手持实用盛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造成盛放活塞杆磕碰和划伤,活塞杆放、拿时的人性化设计,通用性强,灵活调整横杆间距,适用各种减振器活塞杆盛放的减振器活塞杆转运盛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技术方案为减振器活塞杆转运盛具,包括矩形架和由固定槽、横杆和齿条组成的减振器盛放结构;矩形架从上往下均匀间隔设有多层减振器盛放结构;固定槽固定安装在矩形架纵向上,固定槽侧边开口,固定槽中水平活动设有横杆,横杆上固定设有齿条;横杆为前后布置的两根,分别通过插拔连接固定位于固定槽上的间隔位置。
作为优化,固定槽与横杆之间通过T型钉插拔固定;固定槽上均匀设有多组定位孔;横杆两端设有固定孔;T型钉穿过定位孔和固定孔固定横杆位于固定槽中的水平位置。
作为优化,齿条下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横杆上;齿条整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其上盛放部为V型。
作为优化,矩形架为顶部开放式结构;矩形架上设有横向加强杆和纵向加强杆,底部固定设有聚氨酯固定轮;矩形架整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化,矩形架整体高度不小于1.2m;首层减振器盛放结构距离矩形架顶端距离不大于0.1m,相邻减振器盛放结构的高度差不小于0.2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盛具保证了活塞杆装在盛具中的清洁度;活塞杆在盛具中盛放不会造成磕碰和划伤的风险;活塞杆放、拿时的人性化,不能过多弯腰;盛具能灵活方便在工序间流动和固定,同时占地大小,不影响生产;各长短、大小活塞杆均能使用,通用性强;快捷方便调整两横杆位于固定槽中的间距,保证不同种活塞杆换型时的盛放,不影响生产;齿条上能同时满足多根减振器活塞杆的盛放,满足使用频率高的场合。盛具除固定轮及齿条之外,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保证盛具在使用过程中不生锈不掉渣,从而保证了活塞杆的清洁度;齿条整体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其上盛放部为V型,保证活塞杆在盛具中不磕碰、划伤,V形盛放部保证了不同规格大小的活塞杆定位摆放,活塞杆之间不会相互接触磕碰划伤;人性化设计,盛具综合考虑了人站立不用过度弯腰的高度设计成四排放置活塞杆,同时也保证了工序间的手持产品数量,因手持过少会出现堆放现象;盛具底部的固定轮设计,灵活性转运或固定,同时,占地后的大小不影响生产;固定槽与横杆之间连接采用插拔式,在不影响生产的同时,快速换型调整两横杆的纵向间距,满足不同长短的活塞杆的存放间距,提高通用性;要求齿条具有可管理性,根据生产现场产品种类繁多,使用频繁高,为防止齿条磨损过快而影响生产,加工时会多加工一些齿条待用,盛具设计有存放处,便于现场管理,不会出现齿条乱放乱扔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61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独立式钢支撑三脚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评判机心夹板材料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