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7254.5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88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昂马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14 | 分类号: | B66F9/14;B66F9/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张燕平 |
地址: | 2667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叉车 用货叉 调节 定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包括叉车本体、门架本体、叉架本体、货叉本体和轨迹窗,所述叉车本体上安装有门架本体所述叉架本体的上下端面均与接触轮贴合,所述下卡座与连接杆底端相互连接,且连接杆顶端安装在控制板底部边侧,并且控制板贯穿固定卡套,同时固定卡套固定在叉架本体顶部,所述叉架本体上固定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上安装有紧固螺母,并且固定螺栓贯穿轨迹窗。该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在原有叉架和货叉的基础上,加装了便于调节间距的结构,令2个货叉可以同时移动相同距离,达到稳定调节间距的效果,同时设计了定位固定结构,对货叉进行辅助固定,保证货叉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叉车是一种通过货叉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工业搬运车辆,由于其具有较小的转弯半径,且起重量较高,而在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被广泛使用,是十分重要的运输工具。
随着叉车的不断使用,由于不同托盘的尺寸不同,所以叉车上的货叉在对不同托盘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时,需要调节2个货叉之间的间距,在调节过程中发现了下述问题:
传统货叉直接使用卡座卡在叉架上,利用本身重力进行定位固定,本身稳定性不足;
传统货叉在调节间距时,主要靠人力使用撬棍等工具进行推拉调整,虽然货叉的卡座与叉架之间注有润滑剂,但是仍较为费力,需要一个一个调整,且卡座与叉架存在较大磨损。
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本身稳定性不足,调节间距费力,且磨损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包括叉车本体、门架本体、叉架本体、货叉本体和轨迹窗,所述叉车本体上安装有门架本体,且门架本体内侧安装有叉架本体,并且叉架本体与上卡座和下卡座相互连接,并且上卡座和下卡座固定在货叉本体的垂直部分边侧,所述叉架本体的上下端面均与接触轮贴合,且接触轮安装在上卡座和下卡座内,并且上卡座和下卡座内均开设有工作孔,同时工作孔内安装有定位螺栓,所述下卡座与连接杆底端相互连接,且连接杆顶端安装在控制板底部边侧,并且控制板贯穿固定卡套,同时固定卡套固定在叉架本体顶部,所述叉架本体上固定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上安装有紧固螺母,并且固定螺栓贯穿轨迹窗,同时轨迹窗开设在控制板上。
优选的,所述上卡座和下卡座均与货叉本体为焊接连接,且上卡座内侧底部和下卡座内侧顶部均对称安装有接触轮,并且接触轮的材质为高速钢,同时接触轮与叉架本体接触的边侧设置为雾面。
优选的,所述工作孔的中心与接触轮的中心处于同一垂线上,且工作孔与定位螺栓为螺纹连接,并且定位螺栓末端与接触轮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其底端安装的柱状轴与下卡座构成转动机构,且连接杆通过其顶端安装的柱状轴与控制板构成转动机构,并且连接杆关于控制板对称分布,同时控制板与固定卡套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与叉架本体为焊接连接,且固定螺栓与轨迹窗为滑动连接,并且固定螺栓与控制板为垂直分布,同时控制板内侧与叉架本体表面紧密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叉车用货叉调节定位结构,采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在原有叉架和货叉的基础上,加装了便于调节间距的结构,令2个货叉可以同时移动相同距离,达到稳定调节间距的效果,同时设计了定位固定结构,对货叉进行辅助固定,保证货叉的稳定性;
1.上卡座、下卡座、接触轮、连接杆、控制板、固定卡套、固定螺栓和轨迹窗在工作时,可以便捷的调整2个货叉的间距,达到省力的效果,且能令2个货叉同时移动,缩短了调节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昂马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昂马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7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