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7501.1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龚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保华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艾灸桶,艾灸桶下端有钢丝网,有带孔底板,上端顶盖内套接有内胆,顶盖中心位置上下套接有钢针,顶盖上表面钢针上焊接有手柄,顶盖下表面钢针外围焊接有内板,内板两侧焊接有挂钩,内板下表面中心位置焊接有弹簧,弹簧另一端焊接有磁铁片,磁铁片套接在钢针外围。当艾卷燃烧至50%后,艾卷上附属的牵拉物被燃断,剩余50%的艾卷立即被推回到初始位置,让整壮艾卷始终保持在距离人体表穴位恒定高度范围熏烤,杜绝灸材浪费,大幅度提高灸疗效果。艾卷固定更牢,解除因艾卷脱落烫伤使用者的安全隐患。本艾灸桶设计精巧灵便,通过左右旋转顶盖上表面的手柄而灵活调节出烟孔大小来随心所欲掌控灸火大小,灸感更舒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艾灸桶。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艾灸桶在使用时具有很多的缺陷例如:
现有技术其中的艾灸桶采用夹持的方式来进行夹持艾卷,然而这样的方式在使用时在艾卷燃烧后期,可能会脱落,而脱落的灰可能会造成烧伤使用者,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使用时艾卷的长度很短,使得其时效很短,并且传统的艾条灸、手持灸、各种悬灸、雷火灸等灸法在使用时较为麻烦大量浪费时间,从而无法满足现有技术所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艾灸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艾灸桶,包括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开设有底孔,所述的底孔外围的底板上表面黏贴有桶体,所述的桶体顶部套接有内胆,所述的内胆外围顶端处黏贴有顶盖,所述的顶盖中心位置套接有钢针,所述的钢针顶端贯穿顶盖上表面焊接有手柄,所述的顶盖下方的钢针外围焊接有内板,所述的内板两侧均焊接有挂钩,所述的磁铁片下方的钢针上套接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底端焊接有磁铁片,所述的磁铁片套接在钢针外围,所述的弹簧顶端焊接在内板下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手柄两侧的顶盖上均开设有排烟孔。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俯视呈圆形结构,所述的内胆呈圆形立柱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桶体内壁对应内胆处黏贴有限位环,所述的限位环也为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底孔内壁靠近顶端处焊接有网板,所述的桶体的外围靠近底端处均匀开设有进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磁铁片、挂钩和钢针,确保艾卷始终保持在距离人体体表穴位有效的高度范围之内燃烧。当艾卷在艾灸桶内燃烧到总长度50%时,艾卷上配装的牵拉物即被灸火燃断,此时弹簧、磁铁片、挂钩和钢针同时开始发挥作用,把剩余50%的艾卷推到原来距离人体体表穴位有效的高度范围内连续不间断的继续进行燃烧,使艾卷始终在有效的距离范围之内燃烧,一方面可以杜绝灸材的巨大浪费问题,保证让所有灸材全部发挥作用,不损耗,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灸疗效果,使灸感更强,灸热渗透更持久。同时,它还完美克服了艾条灸、手持灸、各种悬灸、雷火灸等灸法弊端,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效果更突出,其它灸疗方法艾卷易脱落烫伤人,本实用新型艾灸桶使用更安全,灸感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保华,未经龚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7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内科用治疗组件
- 下一篇:一种安装方便的执手面板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