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灸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68723.5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5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光亮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秀平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圆柱形两端通透的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隔网,隔网将中空管分割为两个腔,分别是隔热腔和艾条填装腔,其中艾条填装腔用于装填点燃的艾条,隔热腔可以拉远人体和艾条的距离,防止艾条点燃端距离人体太近,而造成烫伤,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即可以对穴位进行精准的艾灸,又能对人体四肢及腹背的经络进行灸刮,能起到“刮痧”和“艾灸”一样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生保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灸刮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很多家庭在艾灸时效果不佳。目前,医学界常采用灸刮的方式解决,就是先用刮痧板对背部或四肢的经络进行范围性刮痧,然后再利用艾灸盒(装艾条)进行热敷,不仅能够发挥艾灸的效果,而且可以产生刮痧的作用,二者联合,疗效更佳。但是,现在的灸刮方式刮痧和艾灸先后进行,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而且需要利用到刮痧板和艾灸盒,使用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灸刮装置,其解决了传统灸刮装置只能艾灸不能刮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两端通透的中空管,壁厚为0.5cm到1cm,内孔直径为1cm到5cm,所述中空管内在距离其中一端的端面(灸刮端面)0.5cm到2cm位置径向设有隔网,所述中空管的内腔经该隔网划分为隔热腔和艾条填装腔。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儿童使用时,中空管内径为1cm,所述隔网的密度为80目到100目。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四肢上使用时,中空管内径3cm。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后背上使用时,中空管内径为5cm。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长条形棒状,该棒长为6cm到12cm。
进一步的,在所述中空管的外周与艾条填装腔相对应的部分设有手持部。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为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外侧的花纹或橡胶圈,所述中空管的长度为10cm,所述隔网距离中空管一端的端面1cm,所述手持部的长度为8cm到9cm。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椭圆形罐状,该中空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的耳柄,该中空管的高度为4cm到8cm。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圆柱形两端通透的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隔网,隔网将中空管分割为两个腔,分别是隔热腔和艾条填装腔,其中艾条填装腔用于装填点燃的艾条,隔热腔可以拉远人体和艾条的距离,防止艾条点燃端距离人体太近,而造成烫伤,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中空管的端面在移动过程中与皮肤之间来回摩擦进行刮痧,艾条填装腔内的艾条进行艾灸,因此能对人体四肢及腹背的经络进行灸刮,能起到“刮痧”和“艾灸”一样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光亮,未经郑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68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