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导叶式冷凝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0705.0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1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孜祎;褚志炜;巩志强;王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导叶式 冷凝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导叶式冷凝管,包括高温气体入口、造旋导叶、冷凝腔、低温气体及液体出口、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出口和冷却水腔。该冷凝管主体结构由冷凝腔和冷却水腔组成。高温气体由冷凝管顶部的气体入口进入,流经入口处的造旋导叶后,气流产生旋转,并向冷凝管底部出口流动。流动过程中,沸点高于冷凝管内部及壁面温度的组分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在冷凝腔壁面上冷凝,并在底部出口处得以收集。冷却水腔包围在冷凝腔外侧,冷却水由底部冷却水入口流入,顶端冷却水出口流出。本发明结构简单,可延长高温气流在冷凝腔里的停留时间,同时增强气体的湍动程度和旋流强度,增大气体和冷却水腔壁面的接触机会,提高换热效率,强化冷凝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导叶式冷凝管。
背景技术
冷凝管是一种常规的冷凝设备,常用于实验室中。为了加强冷凝管的冷凝效率,目前的冷凝管通常选择加长冷凝段长度或者降低冷凝水的温度,但是,这一做法无形中增加了能量消耗和设备的制造成本,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为提高冷凝效率,实现高温气体的快速冷凝,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结构。该导叶式冷凝管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导叶式冷凝管,包括高温气体入口、冷却水出口、造旋导叶、冷却水腔、冷凝腔、冷却水入口、低温气体及液体出口,这些结构均为玻璃材质。待冷却气体由高温气体入口进入冷凝腔,经过造旋导叶,气体的直线流动转变为旋转流动,高温气体在冷凝腔内旋转流动,并和冷却水腔产生换热导致高温气体温度极速降低。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可以将液滴甩向冷凝腔壁面,加速液体的收集和气体的冷却。冷凝的液体在重力和气体吹扫的共同作用下,从低温气体及液体出口流出。冷却水由冷却水入口进入,充满冷却水腔后由冷却水出口排出,与高温气体进行换热。
本发明通过增加导叶,改变气体在冷凝腔里的流动形式,将气体的直线流动转变为旋转流动,提供离心力,将液滴甩向冷凝腔壁面,加速液体的收集和气体的冷却提高气体流动时的湍动程度。同时,螺旋线式的流动相比直线式流动可以使气体在冷凝腔内停留更长时间从而提升换热效率。该设备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造旋导叶局部放大图;
图中:1—高温气体入口、2—冷却水出口、3—造旋导叶、4—冷却水腔、5—冷凝腔、6 —冷却水入口、7—低温气体及液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有点和特征能更容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参照图1,一种新型高效导叶式冷凝管,其特征在于:该冷凝管包括高温气体入口(1)、冷却水出口(2)、造旋导叶(3)、冷却水腔(4)、冷凝腔(5)、冷却水入口(6)、低温气体及液体出口(7);新型冷凝管的主体由带造旋导叶的冷凝腔(5)和包围在外层的冷却水腔(4)构成,两腔室互不相通,依靠热传导的形式进行换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07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渣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复合结构墙的搭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