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2298.7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8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王博美;张丽;马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汉唐农业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汉唐环保农业有限公司;陕西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示范区高干渠***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害虫 注射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注射器,包括注射针头、传液软管、针头底座、软管底座、药管共五部分,传液软管与软管底座连接,针头与针头底座连接,药管与软管底座连接也可与针头底座连接,具体根据树体实际高度选择不同连接方式。该注射器通过实心针头撬开虫孔或将树皮杂质拨开,将注射针头放置在虫孔内,利用针管将药液推送至虫洞深处,以达到灭杀蛀干害虫的目的。此装置采用长输液软管与注射器连接,不仅减少了人工插堵虫孔防治时搬移梯子和工人攀爬树干等不安全因素,而且防治效果好,节省药液,且此注射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操作,且可重复多次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药施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对蛀干害虫进行防治的专用注射施药器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蛀干害虫的幼虫多寄生在植物枝干内(破坏韧皮部,伤害形成层,取食木质部)危害。树干或枝条受害较轻时,其水分、养分运输受到阻碍,树势削弱,生长不良;受害较重的常引起树干风折或造成植株枯萎,甚至导致树体死亡,严重影响果树生长,园林绿化等效果。
蛀干害虫的防治难点就在于蛀干害虫一般在树干木质部或皮层下隐藏,市面上用于防治蛀干害虫的药剂往往渗透性不足,药剂喷施过后渗透不到木质部,接触不到害虫,甚至害虫连味道都没有闻到药味药剂就失效了。实用新型专利蛀孔灌杀注射器(ZL200720305606.1)提供了一种连续注射药液的注射器,通过向树体蛀孔内注入药液进行灌杀。但此注射器装置复杂,且注射树体高度需频繁借助工人攀爬树或借助梯子等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注射器,通过针头直接向树体虫孔注药,且针头一端连有软管,使药液更接近或者直接接触蛀干害虫,并将其杀死。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注射器,包括注射针头、传液软管、针头底座、软管底座、药管共五部分组成,所述传液软管与软管底座连接,针头与针头底座连接,药管与软管底座连接也可与针头底座连接,有一针两用的效果,具体根据树体实际高度选择不同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药管为医用100-200ml的大容量或超大容量的聚丙乙烯注射器;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器传液软管为透明PVC软管壁厚0.5mm、内径为2mm、外径为3mm,软管长度可根据树体实际高度改变,推荐30--50cm为佳,主要为输送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注射针头为不锈钢制作,长度为5--10cm,内径1mm,外径1.4mm,前端2cm为实心针头,前端3cm处有2个圆形出液孔。针头前端2cm的实心可用来拨开树皮露出虫孔或是清理虫孔周围的粪便、异物,保证了针头不会受到损坏,2个圆形的出液孔用来输出药液,且2个孔不易被树皮等杂物堵塞。
进一步的,所述针头底座和软管底座为聚丙烯材质制作,目的为连接药管、传液软管和注射针头三者,使之密封不露液。
该注射器用于注射药液,通过实心针头撬开虫孔或将虫孔空清理干净,便于将针放置在虫孔内,再通过传液管将针头下放至虫洞深处,利用针管将药液推送至虫洞深处,以达到灭杀蛀干害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将药液直接输送到树干内部,更近距离接触害虫,省略了药剂渗透的步骤,见效快,且使得药效得到更大效率的发挥,同时更易杀死害虫。
(2)本发明针头针尖部位为不锈钢实心,方便清理虫孔里的粪便或堵塞虫孔的异物,出液口设计在针头两侧,清理异物时不会堵塞出液口。
(3)此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且可重复多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治蛀干害虫的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汉唐农业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汉唐环保农业有限公司;陕西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汉唐农业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汉唐环保农业有限公司;陕西水肥一体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2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