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热尾水回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6821.3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5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夏惊涛;刘银太;王天庆;刘春林;林琳;陶杰;王晓雷;乔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20 | 分类号: | F24T10/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曾令军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 尾水回 灌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热尾水回灌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罐、压裂泵、回灌井和紊流装置,第一缓冲罐、压裂泵、回灌井依次通过供水管道连接,形成压裂回灌通路,压裂泵用于调节回灌井水层的水压,进而使回灌井和地层之间形成的渗流通道开启或者闭合,回灌井的井口闭合,用于使压裂泵能实现有效增压,紊流装置设于回灌井中,用于使回灌井水层的水处于紊流状态,使碳酸盐结垢颗粒在水流的作用下被推向远井地带,从而避免近井地带的渗流通道形成堵塞。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近井地带形成堵塞,提高回灌率,且能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开采利用技术,尤其涉及地热尾水回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以砂岩深井地热水为热源的供热系统,一般由取水井、换热装置、回灌井组成。目前一般都是依靠自然的渗流状态进行回灌,或者依靠离心泵加压的方式进行回灌,地热尾水因含有大量结垢离子,在回灌过程中因温度升高,在近井地带形成碳酸盐结垢颗粒,形成堵塞,造成回灌率逐步下降而失去回灌功能。故需要定时进行回扬及增注措施,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地热尾水回灌装置,能有效避免近井地带形成堵塞,提高回灌率,且能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地热尾水回灌装置,包括第一缓冲罐、压裂泵、回灌井和紊流装置,所述第一缓冲罐、压裂泵、回灌井依次通过供水管道连接,形成压裂回灌通路,所述压裂泵用于调节回灌井水层的水压,进而使所述回灌井和地层之间形成的渗流通道开启或者闭合,所述回灌井的井口闭合,用于使压裂泵能实现有效增压,所述紊流装置设于回灌井中,用于使回灌井水层的水处于紊流状态,使碳酸盐结垢颗粒在水流的作用下被推向远井地带,从而避免近井地带的渗流通道形成堵塞。
进一步地,所述地热尾水回灌装置还包括第二缓冲罐,所述第二缓冲罐通过供水管道与回灌井连接,形成自然回灌通路,所述第一缓冲罐的出水口设有第一闸阀,第二缓冲罐的出水口设有第二闸阀。
进一步地,所述压裂回灌通路和自然回灌通路的连接段处设有第一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于压裂泵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力表和压裂泵的进水端之间的供水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压裂泵的出水端和回灌井之间的供水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自然回灌通路上还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位于第一压力表的出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的出水端设有第三控制阀门,所述第三控制阀门设于单向阀和回灌井之间的供水管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灌井的出水端上设有第一出水阀,所述第一出水阀与自然回灌通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灌井的出水端上设有第二出水阀,所述第二出水阀的出水端上设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出水阀与压裂回灌通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紊流装置为脉冲射流发生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回灌过程中通过压裂泵使回灌井中的水压稳定,脉冲射流发生器产生脉冲扰动,形成紊流作用于水层的渗流通道,水层的骨架、砂粒及堵塞颗粒,在紊流的裹挟下,以脉冲方式不断向更远处延伸,将近井地带的渗透率不断扩大。当通道形成后,自然回灌通路工作,依靠自然回灌通路进行自然回灌维持较低的回灌量;当近井地带的堵塞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压裂回灌通路工作,继续采取压裂泵脉冲微压裂地层,形成新的裂缝和渗流通道,如此反复,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回灌的目的,减少了不必要的投入。与现有技术的单方向流程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地热尾水回灌装置为双向流程,通过压裂回灌通路和自然回灌通路,实现压裂回灌和自然回灌的轮换作业。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68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尺寸单晶硅棒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附着式甲醛自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