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动接头紧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7485.4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8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袁毅;张健;黄华;杨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海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9 | 代理人: | 王庆海;刘军锋 |
地址: | 52304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动 接头 紧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管与硬管连接的活动接头紧固装置,包括卡箍和紧固件,卡箍由钢丝线圈和螺母组成,钢丝线圈弯曲成中部呈半圆形、端部呈相互平行的直线的结构,螺母固定连接在钢丝线圈的直线端部,钢丝线圈所在平面与螺母开孔面相互垂直;紧固件为与螺母相适配的螺栓,螺栓伸入钢丝线圈内部;还包括弧形垫片,弧形垫片位于钢丝线圈内靠近螺母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接头紧固装置,由钢丝线圈、螺栓、螺母、弧形垫片组成,上述原料来源广泛,可就地取材,可根据实际软管和硬管的直径大小和连接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原料,制备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且不用单独采购卡箍或者选用特定接头等,降低了接头紧固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软管与硬管连接的活动接头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软管与硬管的连接是一种较为常见和普遍的连接方式,常见的适用尺寸可以小至10mm,大到200mm。接头处需要能够承受连接段的压力差,才不至于造成软管与硬管的连接脱离。常见的连接方式为卡箍、抱箍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紧凑美观,但仅在一些封闭的压力不大的压力管道连接处较适用,对于压力较大的管道就要用专用的带螺纹接头软管才能满足使用。对于敞开的系统管道,接头处承受的压力要小很多,除了用卡箍/抱箍连接外,比较常见的是用一条或多条钢丝缠绕后拧成一根紧固并能承受一定拉力,但此种连接起到的紧固作用最为薄弱,钢丝段部也容易造成刮伤等问题。
虽然这种软管与硬管连接的需要在工业生产中比较常见,但对于生产系统来说,连接用的抱箍数量需求并不大,或者所需尺寸范围太大、太多,很难做到出现问题或者有额外需求时即有备用件使用,常常会采用钢丝拧紧的方式紧固。这种方式往往会出现软管接头损伤,紧固效果还是不佳的情况,造成频繁脱管、水或物料飞溅的情况,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水或物料浪费。
在新厂房或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往往优先考虑设备布局摆放,这也会造成软管连接在生产中使用范围较广。自带螺纹接头的软管连接,不光因为增加了接头成本要高出很多,其适用范围也较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软管与硬管连接的活动接头紧固装置,既克服了抱箍紧固压力小的问题,又实现了就地取材制作、解决紧固件单独采购、备件备货统一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动接头紧固装置,包括卡箍和紧固件,卡箍由钢丝线圈和螺母组成,钢丝线圈弯曲成中部呈半圆形、端部呈相互平行的直线的结构,螺母固定连接在钢丝线圈的直线端部,钢丝线圈所在平面与螺母开孔面相互垂直;紧固件为与螺母相适配的螺栓,螺栓伸入钢丝线圈内部;还包括弧形垫片,弧形垫片位于钢丝线圈内靠近螺母一侧。
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一个弧形垫片,多个弧形垫片为同心结构,围绕紧固对象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弧形垫片表面具有平滑的冲孔结构。
进一步的,弧形垫片贴近紧固对象的一侧表面具有麻点突起结构。
进一步的,弧形垫片贴近紧固对象的一侧表面具有凸起或凹陷纹路结构。
进一步的,弧形垫片的厚度为2-5mm,弧形垫片为刚性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设螺栓的外径为d0,弧形垫片的宽度为d1,弧形垫片的宽度满足d0≤d1<2d0。
进一步的,设钢丝线圈弯曲成的圆形半径为R1,紧固对象的半径为R,弧形垫片的半径为R2,弧形垫片的半径满足R≤R2<R1。
进一步的,钢丝线圈的线圈直径为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田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7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热材料性能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工作台顶起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