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流纺毛羽增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79278.2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2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斌;李志德;耿晓南;曹黎明;牛建伟;王富华;郭娜;薛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02 | 分类号: | D01H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53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毛羽 增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流纺毛羽增长器,包括纺锭头及其针座、转换板,所述纺锭头的针座的高度为6.8‑7.2mm,针座上部的斜面与前罗拉的弧面之间的间距为2‑4mm;所述针座的顶面两侧还设有凸台,凸台与所述针座为一体结构;所述转换板漏出所述纺锭头顶面的高度为24‑25.5mm;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在涡流纺纺纱过程中,将更多的短纤维包缠在长纤维外侧表面,从而使得纱线的毛羽增加,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流纺毛羽增长器。
背景技术
在涡流纺纺纱时,条子经过4罗拉牵伸机构抽长拉细到需要的细度,从前罗拉钳口进入纺纱针座,在针座的螺旋曲面中由针座导引针引导到纺锭尖端,在喷嘴气流的高速涡流场作用下快速旋转成纱,在成纱过程中,较长的纤维因为前钳口和纺锭端的被握持,在涡流作用下无法旋转加捻,短纤维的头端进入纺锭后,头端被纺锭部握持,尾端此时已经脱离开了前罗拉钳口的握持,在涡流作用下旋转加捻,成为包缠纤维,包缠纤维的尾端成为端毛羽而出现在纱体表面,因此前段纤维的尾端总是能被后段纤维的头端所包缠,因此纱线纵向很少有漏出未被包缠的纤维尾端,因此纱线光洁,毛羽少是喷气涡流纺纱线的主要特点;
在上述涡流纺纺纱过程中,部分短纤维因为长度较短,当纤维尾端脱离前罗拉钳口时,纤维的头端还未被纺锭端钳口控制,在负压作用下被吸走,成为滤尘废纤维,而无法进入纱体,起不到增加毛羽的作用。
但是随着喷气涡流纺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研究,部分客户要求能够做出毛羽数量多于喷气涡流纺纱线,从而提高衣服面料的手感和穿着舒适性,同时纱线还不失喷气涡流纺纱线骨干好、面料挺括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喷气涡流纺设备生产的纱线无法实现这一特殊需求,从而需要研发的一款可以控制喷气涡流纺毛羽长度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流纺毛羽增长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涡流纺毛羽增长器,包括纺锭头及其针座、转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锭头的针座的高度为6.8-7.2mm,针座上部的斜面与前罗拉的弧面之间的间距为2-4mm。
所述针座的顶面两侧还设有凸台,凸台与所述针座为一体结构。
所述凸台的厚度为0.1-0.4mm。
所述凸台的宽度为0.3-0.7mm。
所述转换板漏出所述纺锭头顶面的高度为24-25.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在涡流纺纺纱过程中,将更多的短纤维包缠在长纤维外侧表面,从而使得纱线的毛羽增加,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针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针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纺锭头、101针座、102转换板、103凸台、200前罗拉、30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州华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79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用具有配电功能的数字化电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柏油公路应急填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