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制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0323.6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70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制氧机 | ||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制氧机,包括机壳(1)、控制主板(2)、过滤器组(3)、产氧模组(4)、压缩机(5)和出氧管(7),包括增湿瓶(6),所述增湿瓶(6)底部通过进氧组管(9)与产氧模组(4)连接,所述增湿瓶(6)的顶端通过排氧组管(8)与出氧管(7)连接;所述进氧组管(9)和排氧组管(8)的内壁固定有至少两个隔档块(16);所述进氧组管(9)与增湿瓶(6)之间和排氧组管(8)与增湿瓶(6)之间均固定有密封层(18)。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结构合理,增湿瓶的密封性更佳,避免增湿瓶的内部液体泄漏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制氧机。
背景技术
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分离技术;利用分子筛物理吸附和解吸技术。制氧机内装填分子筛,在加压时可将空气中氮气吸附,剩余的未被吸收的氧气被收集起来,经过净化处理后即成为一定合适湿度高纯度的氧气。分子筛在减压时将所吸附的氮气排放回环境空气中,在下一次加压时又可以吸附氮气并制取氧气,整个过程为周期性地动态循环过程,分子筛并不消耗。
但是,现有大多数制氧机的增湿部分的液体的密封性能较为不佳,容易泄漏出一定量的液体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增湿部分的液体的密封性能较为不佳,容易泄漏出一定量的液体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运行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制氧机。该新型制氧机结构合理,增湿瓶的密封性更佳,避免增湿瓶的内部液体泄漏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
一种新型制氧机,包括机壳、控制主板、过滤器组、产氧模组、压缩机和出氧管,还包括增湿瓶,所述增湿瓶底部通过进氧组管与产氧模组连接,所述增湿瓶的顶端通过排氧组管与出氧管连接;所述进氧组管和排氧组管的内壁固定有至少两个隔档块;所述进氧组管与增湿瓶之间和排氧组管与增湿瓶之间均固定有密封层。
优选的,所述隔档块选用ptfe微孔膜材料的隔档块。本方案通过ptfe微孔膜材料的隔档块可以使得制备好的具有一定合适湿度氧气能够尽可能地传输供氧,又可以避免增湿瓶的液体泄漏出去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操作。
优选的,所述密封层选用混凝土。本方案通过混凝土的密封层可以保障增湿瓶的与排氧组管、进氧组管之间的密封性能得到再进一步地提高,再进一步地保障增湿瓶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进氧组管包括进氧直管和L型的进氧折管,所述进氧折管紧贴固定并且穿过增湿瓶的内底部,所述进氧直管与进氧折管可拆卸连接并且位于增湿瓶的外底部;所述排氧组管包括排氧直管和L型的排氧折管,所述排氧折管紧贴固定并且穿过增湿瓶的内顶部,所述排氧直管与排氧折管可拆卸连接并且位于增湿瓶的外顶部。本方案通过进氧组管包括进氧直管和L型的进氧折管、排氧组管包括排氧直管和L型的排氧折管可以保障增湿瓶的密封性能;还可以滞留因损坏而渗透的一定合理液体量,避免直接流出以至于影响其他的部件的正常运行;又通过进氧直管与进氧折管、排氧直管与排氧折管可拆卸连接可以增加了进氧组管和排氧组管的检修维护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排氧折管和进氧折管均固定有止水块,并且所述止水块固定在增湿瓶的内壁。本方案通过止水块可以再进一步地提高增湿瓶的密封性能,避免液体渗透出去。
优选的,所述进氧直管的内壁固定有第二湿度感应器,所述排氧直管的内壁固定有第一湿度感应器,所述第一湿度感应器和第二湿度感应器均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本方案通过第一、二湿度感应器可以及时地感应到增湿瓶的进氧组管和排氧组管的使用程度,当发生过度渗透之时能够及时拆卸检修。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表面固定有指示灯,所述指示灯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本方案通过指示灯可以及时反馈是否需要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0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体材料的取用工具
- 下一篇:一种导轨式非侵入式负荷监测采集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