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臭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1053.0 | 申请日: | 2019-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8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徐武通;郭火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科(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18 | 分类号: | A61L9/18;B01D53/86;B01D53/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韩慧颖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臭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气臭氧机,包括金属底座,金属底座顶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镇流器,镇流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风EVA定位圈,金属底座的顶部且位于镇流器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金属外罩,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金属外罩的内部,然后经过导风EVA定位圈将空气导入风机,通过风机对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导向,将空气吹过结构主体进入净化模块的内部,接着通过杀菌除味净化灯和纳米光触媒对空气进行杀菌除味以及净化,最后将净化之后的空气通过设备两侧纳米光触媒上的蜂窝孔吹出,从而完成整个净化过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机,特别涉及空气臭氧机,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空气新鲜程度的重要性,对空气的净化方式有很多,净化器以及各种空气净化设备的出现,能够对空气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净化,从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而通过空气臭氧机对空气净化也是一种方式,但是现有的空气臭氧机大都安装不便,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空气臭氧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空气臭氧机,包括金属底座,所述金属底座顶部的一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镇流器,所述镇流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风EVA定位圈,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部且位于镇流器的外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金属外罩,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部且位于金属外罩的内部滑动连接有“U”字形结构的第一金属框架,所述第一金属框架内壁的底部开凿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金属框架内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一滑槽的两侧均开凿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远离镇流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EVA定位块,所述EVA定位块的中心区域开凿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内部卡接有杀菌除味净化灯,所述杀菌除味净化灯的外侧远离卡接孔的一端套有EVA定位圈,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纳米光触媒,所述第一金属框架内壁的底部远离EVA定位块的一端卡接有中空结构的第二金属框架,且所述杀菌除味净化灯远离EVA定位块的一端贯穿第二金属框架,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部远离镇流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侧套有“Z”字型结构的金属固定板,所述金属固定板远离限位柱的一端与第一金属框架的顶部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底座顶部的四角均开凿有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风EVA定位圈的内部与风机的进风口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底座的顶部且位于镇流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均开凿有限位孔,且所述金属外罩位于限位板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外罩的顶部等距开凿有进风口,所述纳米光触媒的内部均开凿有蜂窝状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柱的外侧且位于金属固定板的上方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镇流器与风机、杀菌除味净化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安装简单便捷,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金属外罩的内部,然后经过导风EVA定位圈将空气导入风机,通过风机对空气进行进一步的导向,将空气吹过结构主体进入净化模块的内部,接着通过杀菌除味净化灯和纳米光触媒对空气进行杀菌除味以及净化,最后将净化之后的空气通过设备两侧纳米光触媒上的蜂窝孔吹出,从而完成整个净化过程。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科(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邦科(厦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10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