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道路边坡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1737.0 | 申请日: | 2019-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2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于宏明;刘事莲;李媛;卜晓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3/10;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边坡支护结构,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道路边坡支护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防护网、连接板、安装板、支护桩以及拉杆;位于连接板底部的支护桩穿过连接板插入到地面中,位于防护网处的支护桩穿过防护网插入到边坡当中,支护桩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中并且能够在桩体中上下滑动的推杆、转动连接在推杆底部的两加强杆以及罩设在桩体顶部的防护罩,支护桩插入地底之后,将防护罩取下,将推杆向下锤击,推杆推动两加强杆插入到土壤当中,并且推杆插入土壤中之后,逐渐转动成水平位置,从而使得支护桩不容易从地底脱离,从而提高了边坡防护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道路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道路是提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货物运输提供了运输路径。
为了保证道路的质量,对于带有边坡的道路都需要对边坡位置进行支护,如图1所示为一种边坡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通过将铁丝网1平铺在边坡表面,然后通过桩基11插入到地底以及边坡上,从而实现对铁丝网1的固定,但是现在的桩基11本身都是光杆,光杆本身在插入到地底以及边坡当中,在铁丝网1受力之后,桩基11本身非常容易从地底以及边坡当中被抽出,从而存在边坡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边坡支护结构,其通过支护桩插入地底之后,将防护罩取下,将推杆向下锤击,推杆推动两加强杆插入到土壤当中,并且推杆插入土壤中之后,逐渐转动成水平位置,从而使得支护桩不容易从地底脱离,从而提高了边坡防护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边坡支护结构,包括平铺在道路边坡上的防护网、固定连接在防护网底部一侧并且与边坡底部的地面相互接触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防护网顶部并且与道路侧边相互接触的安装板、若干将防护网固定在边坡上的支护桩以及将安装板固定在道路侧边的拉杆;
位于连接板底部的支护桩穿过连接板插入到地面中,位于防护网处的支护桩穿过防护网插入到边坡当中,支护桩包括桩体、设置在桩体中并且能够在桩体中上下滑动的推杆、转动连接在推杆底部的两加强杆以及罩设在桩体顶部的防护罩;
桩体顶部中间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的底部设置有开设在桩体中的让位槽,让位槽的两侧开设有沿水平方向贯穿桩体的通孔,推杆的底部一端位于让位槽当中,加强杆的底部一端位于通孔当中,两加强杆分别位于推杆靠近两通孔的一侧并且两加强杆的底部一端朝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防护罩为底部开口侧圆筒状,防护罩的内径大于等于桩体的直径,桩体外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对防护罩进行支撑的支撑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支护桩安装的时候,先将防护罩罩在桩体的顶部,然后将桩体锤击入土壤当中,然后将防护罩取下,锤击推杆,在推杆的推动作用下,两加强杆插入到土壤当中,并且随着加强杆的插入,加强杆逐渐转动成水平位置,从而使得支护桩不容易从土壤当中被拔出,从而提高了边坡支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靠近推杆一端的两侧都固定连接有两固定板,加强杆靠近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两穿过固定板并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转轴,同一推杆上的两转轴同轴设置,转轴的轴线方向水平设置并且与加强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轴和固定板,使得锤击推杆的时候,两加强杆能够顺利的转动至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环顶部靠近两侧的位置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贯穿支撑环的安装孔,安装孔呈弧形设置并且安装孔与支撑环同轴设置,安装孔的一端都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支撑环并且与安装孔相互连通的让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1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