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式铜管太阳能集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2324.4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90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年生;赵大山;吴桃;周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S10/55 | 分类号: | F24S10/55;F24S10/70;F24S40/20;F24S70/60;F24S40/10;F24S70/12;F24S25/20;F24S25/13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体 铜管 太阳能 集热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整体式铜管太阳能集热板,包括下支撑架、集热板框架、吸热套管、铜管和第三连接架,所述下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与所述集热板框架相连,所述吸热套管连接在所述集热板框架内,所述吸热套管内径大于所述铜管外径,所述吸热套管并排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吸热套管两端均连接有吸热板,所述铜管为一根铜管折弯而成的连续S型结构。可以解决现有的集热板中铜管都是采用分段式焊接而成,铜管在焊接时容易泄漏,安装现场需要准备较多工具;存在焊接时将内部通道堵塞的情况,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而且集热板热传导效率低,导致集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板领域,具体为一种整体式铜管太阳能集热板。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分为集热板,集热板可以自动吸收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将冷水加热,但是现有的集热板中铜管都是采用分段式焊接而成,铜管在焊接时容易泄漏,且不容易检查,返工工作量非常大;每一根铜管穿入铝散热片后,都需要进行扩孔,穿过铝散热片的铜管再执行扩口工艺相对难度较大;安装现场需要准备较多工具;存在焊接时将内部通道堵塞的情况,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而且集热板热传导效率低,长时间工作导致表面灰尘堆积严重,导致集热效果差的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206330311U的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可保温太阳能集热板,无法解决本申请所提出的:但是现有的集热板中铜管都是采用分段式焊接而成,铜管在焊接时容易泄漏,且不容易检查,返工工作量非常大;每一根铜管穿入铝散热片后,都需要进行扩孔,穿过铝散热片的铜管再执行扩口工艺相对难度较大;安装现场需要准备较多工具;存在焊接时将内部通道堵塞的情况,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而且集热板热传导效率低,长时间工作导致表面灰尘堆积严重,导致集热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铜管太阳能集热板,可以解决现有的集热板中铜管都是采用分段式焊接而成,铜管在焊接时容易泄漏,安装现场需要准备较多工具;存在焊接时将内部通道堵塞的情况,导致整个系统不工作,而且集热板热传导效率低,长时间工作导致表面灰尘堆积严重,导致集热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整体式铜管太阳能集热板,包括下支撑架、集热板框架、吸热套管、铜管和第三连接架,所述下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端与所述集热板框架相连,所述吸热套管连接在所述集热板框架内,所述吸热套管内径大于所述铜管外径,所述吸热套管并排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所述吸热套管两端均连接有吸热板,所述铜管为一根铜管折弯而成的连续S型结构;
所述集热板框架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集热板框架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架上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一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架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远离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上,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与所述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上安装有清洁刷,所述第三连接架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杆,一端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滑动座相连,另一端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滑动座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外部均设置有防水保护罩,所述防水保护罩选用导热系数高的非金属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吸热板上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组连接凸起。
优选的,相邻两组所述连接凸起之间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连接凸起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铜管位于所述集热板框架上部的端口为导热介质进口,所述铜管位于所述集热板框架下部的端口为导热介质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2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