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防污电子鼻腔室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3004.0 | 申请日: | 2019-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0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常志勇;闫毅帆;寇淑清;翁小辉;任丽丽;黄卉;梁平;李因武;李家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34;B08B9/032;B08B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铭康;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防污 电子 鼻腔 | ||
一种水下防污电子鼻腔室属机械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中滤网Ⅰ、腔室Ⅰ、扰流器Ⅰ、弧球体、扰流器Ⅱ、腔室Ⅱ和滤网Ⅱ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且为关于a‑a横截面的对称结构,其中滤网Ⅰ固接于腔室Ⅰ中采集口的近左部,滤网Ⅱ固接于腔室Ⅱ中采集口的近右部;扰流器Ⅰ的圆杆内端固接于弧球体的弧球壳中心左端,扰流器Ⅱ的圆杆内端固接于弧球体的弧球壳中心右端;弧球体的外环左面与腔室Ⅰ右端固接,弧球体的外环右面与腔室Ⅱ左端固接;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避免海洋微生物的附着,并能引导待测液体到达传感器表面,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高,其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成本低、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防污电子鼻腔室。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以及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也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而逐渐深入。但在海洋的开发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合理人类活动而造成海洋的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对海洋水质的监测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电子鼻,又称人工嗅觉,因其具有寿命长、操作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可定性、定量测量,可实现原位、在线、实时测量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电子鼻被视为嗅觉模拟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目前对电子鼻的主要研究集中在气敏传感器阵列排布方式、信号预处理程序、模式识别方法等方面。电子鼻腔室是电子鼻的硬件也是传感器的载体,其结构合理性对流体的流动方式以及电子鼻的整体检测能力都有很大影响。
鼻腔中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能完全阻挡住大于PM 50的大颗粒物等,使人体得以吸入过滤了的干净空气;而且鼻毛可以维护嗅神经不受损害,使鼻子能闻出各种气味,并把食物的香味传给大脑,增进食欲;当较大的异物,如小虫进入鼻腔,鼻毛不但拦阻,还向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引起打喷嚏,把它们清除出来。
日本镜蛤表面是规则的波纹状结构,生长线纹理清晰,无明显放射线纹理,生长线纹理上存在许多细小的鳞片。澳大利亚学者Scardino提出的吸附点理论认为:微生物更易附着在表面纹理尺寸大于其身体大小的地方,当表面微观纹理的尺寸小于其身体大小的时候则附着率低。硅藻为最常见的小型污损生物之一,大小从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大于日本镜蛤表面纹理上的小鳞片尺寸,因此硅藻不易粘附在日本镜蛤表面。由于以硅藻为主体的微生物黏膜的形成是大型污损生物附着的先决条件,日本镜蛤表面无硅藻附着,其他大型污损生物的幼体、游动孢子等在日本镜蛤表面就失去了附着基础。
受鼻腔和日本镜蛤这两种仿生原型的启发,将其合理应用到电子鼻的腔室结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子鼻腔室的防污,提高电子鼻的检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理的水下电子鼻结构,能提高海水检测的精度以及电子鼻的使用寿命,利用鼻腔对颗粒物的阻挡作用以及镜蛤的表面防污结构,降低电子鼻腔内海洋微生物的附着。
本实用新型由腔室ⅠA、扰流器ⅠB、弧球体C、扰流器ⅡD、腔室ⅡE、滤网Ⅰ1、滤网Ⅱ2组成,滤网Ⅰ1、腔室ⅠA、扰流器ⅠB、弧球体C、扰流器ⅡD、腔室ⅡE和滤网Ⅱ2自左至右顺序排列,且为关于a-a横截面的对称结构,其中滤网Ⅰ1固接于腔室ⅠA中采集口3的近左部,滤网Ⅱ2固接于腔室ⅡE中采集口的近右部;扰流器ⅠB的圆杆6内端固接于弧球体C的弧球壳10中心左端,扰流器ⅡD的圆杆内端固接于弧球体C的弧球壳10中心右端;弧球体C 的外环8左面与腔室ⅠA右端固接,弧球体C的外环8右面与腔室ⅡE左端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3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消泡结构的浓缩罐
- 下一篇:一种防噪音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