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未爆手榴弹销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6255.4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8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牛腾冉;王辛;丁海斌;张南;王晓;范瑞州;袁善勇;崔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5/04 | 分类号: | F42D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打印 技术 手榴弹 销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未爆手榴弹销毁器,包括支撑装置、调节机构和万向活动机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主体、底座尖端、和支撑杆,所述底座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尖端,所述底座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万向活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榴弹哑弹销毁这一常见未爆弹药处置问题的研究中,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为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处置哑弹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切实有效解决当前部队和院校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面对哑弹处置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更好的保证相关训练的实际效果,适应部队实战化训练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榴弹销毁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未爆手榴弹销毁器。
背景技术
未爆弹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未爆弹处置工作时序,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未爆弹的探寻、排除和销毁,三阶段包含各自不同的技术内容,三个阶段都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支撑,处置未爆弹药涉及的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理论,更多的是多门学科知识的交叉使用,目前国内对于未爆弹药的处置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专业人员和相关学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未爆弹的处置技术研究有了阶段性成果,国外对于未爆弹处置的研究起步较早,美国早在上世纪后期就建立了专门负责未爆弹药探测、排爆、销毁的应急反应部队,其他各国在同时期相继研制了一系列重型弹药的专业处置设备,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对于有关未爆弹处置技术和装备研究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处置未爆弹药时,先经过系统的识别探测技术判别其类型、位置、数量等信息,通常埋在地表下的未爆弹药还要对其进行挖掘处理,根据未爆弹药的状态采取原地销毁或就地转移的方式进行处置,转移时要根据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做好未爆弹药的搬运、装卸、运输、存储等工作,对于转移后的未爆弹药要集中进行销毁,国内外常用的销毁方法包括焚烧法、爆炸法、掩埋法、深海倾倒等较早采用的方法,但均都有污染环境的弊端。
目前部队和院校训练中对于手榴弹哑弹多采用就地诱爆销毁的方法,炸药应设置在哑弹正上方,以求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为了避免哑弹被冲击到地面其他位置或空中爆炸,给人员造成意外伤害,炸药不允许设置在哑弹的侧面或底面进行引爆,采用原地装药诱爆销毁方法时,一般用细沙或黄黏土在哑弹和装药周围填充固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感到装药的设置方式较难,时间较长,给排爆人员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排爆人员可能受到伤害的几率,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快速设置装药的方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未爆手榴弹销毁器,该销毁器具备使用安全、销毁效果好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未爆手榴弹销毁器,包括支撑装置、调节机构、万向活动机构,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主体、底座尖端、支撑杆,所述底座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底座尖端,所述底座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万向活动机构。
进一步设计,所述万向活动机构包括有连接杆、螺栓、夹持柱、连接板与销毁炸药,所述螺栓设置夹持柱的外壁,所述夹持柱设置在连接杆的一侧,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夹持柱的一侧,所述销毁炸药设置在连接板的一侧。
进一步设计,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有接入杆、连接块与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位于连接块的下端,连接块位于接入杆的一侧。
进一步设计,所述夹持柱与螺栓之间设置有固定孔,夹持柱的一侧内表面与螺栓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固定孔固定连接,销毁炸药的一侧外表面通过连接板与夹持柱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设计,所述连接块与接入杆之间设置有安装槽,连接块的一侧内表面与接入杆的外壁通过安装槽活动连接。
进一步设计,所述支撑杆与底座主体之间设置有插入孔,支撑杆的下端外表面与底座主体的上端外表面通过插入孔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62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床活动挡块机构以及输送设备
- 下一篇:横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