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渗水混凝土预制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6276.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燕;郑勇;周勇军;葛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8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王荣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水 混凝土 预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渗水混凝土预制管桩,包括管桩主体、桩尖、桩帽、受力组件、防渗水组件、管道、注料口和交叉钢条,所述管桩主体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桩尖,所述桩尖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受力组件,所述桩尖的顶端外壁上固定有防渗水组,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堵塞块和第二堵塞块开设有管道,所述桩帽的顶端中部外壁上贯通开设有注料口,该混凝土预制管桩让桩尖的外侧浇筑了受力板,这样可以使管桩外壁在承受压力时,有一部分的压力转移到受力板上,这样减去了管桩外壁上的压力,增加管桩的使用时间,而且还采用了防渗水装置,使水不容易渗透进入管桩的内部,这样放慢钢条生锈的时间,增加管桩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渗水混凝土预制管桩。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7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不仅造价高,耐久性也差,为了适应港口建设发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生产线,在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在1989年~1992年之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但现有的管桩在承受重力时,泥土挤压管桩的外壁,由于大多数的管桩都是圆柱形,这样导致受力全部作用在管桩的外壁上,这样导致管桩在持续承重时,容易损坏内部结构,导致这根管桩的作用大大减少,而且在雨天后,经常有水渗透到管桩的内部,这样使管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容易导致钢条生锈,让管桩的承重效果大大降低,减少管桩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水混凝土预制管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水混凝土预制管桩,包括管桩主体、桩尖、桩帽、受力组件、防渗水组件、管道、注料口和交叉钢条,所述管桩主体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桩尖,所述桩尖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受力组件;
所述受力组件包括第一侧板、放置槽、第一底板、第二底板、承重环和第二侧板,所述桩尖的一侧外壁上分布浇筑连接有第一侧板,所述桩尖一侧内壁上对应管桩主体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桩尖的底端外壁上浇筑连接有第一底板,所述桩尖位于第底板一侧的底端外壁上浇筑连接有第二底板,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中部外壁上插接固定有承重环,所述承重环的一侧外壁上分布浇筑连接有第二侧板,所述桩尖一的顶端外壁上固定有防渗水组件;
所述防渗水组件包括第一堵塞块、第一防水槽、第二防水槽、第一密封圆环、第三防水槽、第二密封圆环和第二堵塞块,所述桩尖位于放置槽一侧的顶端中部外壁上浇筑连接有第一堵塞块,所述第一堵塞块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第一防水槽,所述第一防水槽一侧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密封圆环,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底端内壁上对应第一密封圆环开设有第二防水槽,所述管桩主体的顶端外壁上固定有桩帽,所述桩帽的底端中部外壁上浇筑连接有第二堵塞块,且第二堵塞块的一端贯穿于管桩主体的内部,所述桩帽位于第二堵塞块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密封圆环,所述管桩主体的顶端一侧外壁上对应第二密封圆环开设有第三防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管桩主体的一侧内壁上对应第一堵塞块和第二堵塞块开设有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桩帽的顶端中部外壁上贯通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注料口的一侧内壁上分布安装有交叉钢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圆环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防水槽和第二防水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密封圆环竖直插接于第三防水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的个数为三个,所述第二侧板的个数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大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6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纸管生产用卷管机
- 下一篇:凸轮热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