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体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8523.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40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世;隋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4537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体床,旨在解决现有的循环流体床中双支腿结构炉膛由于底部分叉,容易造成所谓的床料“翻床”的问题,包括堵塞柱,所述堵塞柱活动塞在连接通道内,且堵塞柱位于连接通道内的一端通过导向组件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设置在连接通道的侧壁上;所述堵塞柱位于连接通道外的一端设置有防堵底板,且防堵底板与连接通道的侧壁抵触设置;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连接通道内设置了恒压装置,恒压装置的设置,用于平衡左炉腔和右炉腔内的气压,这样可以保证两个左炉腔和右炉腔内床料的平衡,从而减小两支腿间床压差,从而消除翻床现象的发生,避免运行事故和经济损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体床。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向大型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双支腿(俗称“裤衩腿”)型炉膛结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该炉型在放大设计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方向发展的主要选择方案。
但双支腿型结构炉膛由于底部分叉,容易造成所谓的床料“翻床”现象。这是由于在锅炉运行时,两支腿流化布风板上的床料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必然存在一定的床压差。如果两支腿之间出现较大的床压差,会使床料从床压低的支腿一侧,被吹到床压高的支腿一侧,使该侧床压持续加大,风量逐渐减小,而另一侧则刚好相反,不平衡的状态将进一步加剧,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炉内大部分床料聚集到一侧支腿内,而另一侧支腿几乎没有床料,好像“翻”过去一样。
在先专利CN201110078566.2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它包括底部设置两个流化风室的双支腿型炉膛,每个流化风室中均设置流化布风板;所述双支腿型炉膛的两侧设置分离器,分离器上部和下部均与炉膛相通,所述炉膛底部的两个支腿之间通过至少一个连通管相通。本发明利用床料流化后类似于流体的性质,使得床压较高一侧支腿的床料自动“流”向床压较低一侧支腿,其效果类似于装有液体的底部连通器,从而达到两个支腿间床料的平衡,减小两支腿间床压差,从而消除翻床现象产生的条件,避免运行事故和经济损失。
但是,因为倾斜设置的连通管的低端位于床压低的一侧支腿底部,高端位于床压高的一侧支腿顶部,所以床料仍然很难通过连通管进入床压低的一侧,导致两支腿之间的平衡效果不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了一种循环流体床。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循环流体床,以解决现有的循环流体床中双支腿结构炉膛由于底部分叉,容易造成所谓的床料“翻床”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循环流体床,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内设置有左炉腔和右炉腔,所述左炉腔和右炉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进行连通,且连接通道内设置有恒压装置;
所述恒压装置包括堵塞柱,所述堵塞柱活动塞在连接通道内,且堵塞柱位于连接通道内的一端通过导向组件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固定设置在连接通道的侧壁上;
所述堵塞柱位于连接通道外的一端设置有防堵底板,且防堵底板与连接通道的侧壁抵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柱位于连接通道内的一端设置为圆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柱采用软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堵塞柱外套设有橡胶密封环,且橡胶密封环与连接通道抵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导向筒和导向弹簧,所述导向杆活动插接在导向筒上,导向弹簧缠绕在导向杆上,导向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导向杆的侧壁上和导向筒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未经金丰(新乡)矽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85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排水管道的防堵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性能高的电缆内部中转分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