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水式探头及放射性废水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9395.7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03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G01T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蔡赵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探头 放射性 废水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水式探头及其放射性废水监测装置:包括衰变池,所述衰变池内为放射性污水,所述衰变池内还包括能向上提起的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内为柱形隔离监测仓,所述隔离监测仓与衰变池通过若干连通孔连通设置;所述隔离监测仓内设置有比活度探头,所述比活度探头外部密封包覆有密闭壳体,所述密闭壳体能透过放射线。该潜水式探头放入污水中,屏蔽箱屏蔽隔离监测仓外污水的对监测结果的干扰,再通过比活度探头对隔离监测仓中的样水进行放射性监测,这样使得比活度探头对衰变池中污水监测更精确;同时这种对废水的监测方式不存在泵体和管道将放射性废水运离衰变池的过程,减小了放射性废水在监测时出现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离辐射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式探头及放射性废水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核医学科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主要有患者和受检者的排泄物、放射性药物的残留液、放射性器皿及放射工作人员的洗涤液。由于其放射性活度较高,一般采取分类贮存、稀释排放和存贮衰变三种方式进行处置。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的稀释排放可能会进入市政管道,对居民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一直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监管的重点。GB8978中规定总β放射性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10Bq/L。医院在进行核医学科放射性废水排放时,必须确保放射性污水低于排放限值,符合排放要求时方可排放。目前核医学科会建一个衰变池,待放射性活度衰变至解控水平以下时做非放射性污水处理。一般医用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池中衰变10个半衰期左右即可达到解控水平。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用放射性核素使用频次的增加,医院现有衰变池往往超负荷工作,无法及时排放污水。
因此,亟需建设放射性废水辐射在线监测系统,用以监测放射性废水的活度水平。
目前对于放射性废水监测主要有采样分析和在线监测两种方式,其中,采样分析首先要到放射性废水池中进行取样,把取得的样品运回实验室,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与测量。这种方法技术成熟可靠,已经有一套技术标准和规范,但该方法存在取样周期长、样品代表性差、操作复杂等缺点,不适宜衰变池的放射性连续性监测。
而在线监测系统现有的水体放射性自动监测测量装置由铅室、监测容器(马林杯)、探测器、进出水口等组成,衰变池中放射性废水通过水泵打入到进水管并且流到监测容器中,放射性废水在监测容器中被探测器实时监测,最终放射性废水通过出口排入到衰变池中。而探测器探测到的数据由数据传输单元上传至数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由于放射性废水被水泵从衰变池中抽入到探测装置中会通过管道运输,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放射性废水由管道接口处泄露的可能性,会对环境或操作人员造成二次污染。
也有一些直接将探头放入衰变池中监测,通过探头监测整个衰变池中的放射量,这样由于探头在衰变池中所占位置非常小,探头的感应范围小,这样使得探头监测整个衰变池的放射量是不够精准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潜水式探头及放射性废水监测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潜水式探头:包括衰变池,所述衰变池内为放射性污水,所述衰变池内还包括能向上提起的屏蔽箱,所述屏蔽箱内为柱形隔离监测仓,所述隔离监测仓与衰变池通过若干连通孔连通设置;所述隔离监测仓内设置有比活度探头,所述比活度探头外部密封包覆有密闭壳体,所述密闭壳体能透过放射线;各所述连通孔上均设置有滤网;衰变池中放射性污水通过连通孔进入到隔离监测仓,从而使得比活度探头对隔离监测仓内的放射性污水进行监测,并通过屏蔽箱屏蔽隔离监测仓外部放射性污水的干扰,从而使得比活度探头监测结构更准确。
更进一步地,各所述连通孔设置在屏蔽箱的壁体侧壁,若干所述连通孔至少包括4个,其中两个连通孔设置在靠近屏蔽箱底部,另两个连通孔设置在靠近屏蔽箱顶部;各所述连通孔为圆孔形。
更进一步地,所述屏蔽箱为铅金属材质,所述密闭壳体为塑料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93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肢神经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绕线成型脱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