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泡船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89811.3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2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伟;张立晨;蔡雪琼;梁永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贤伟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和氏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0 | 代理人: | 许庆 |
地址: | 4052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泡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头尾两端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气泵和压力传感器,船体底端环形开设有U形槽。通过在船底U形槽的连接处的内部埋设导管,导管由接触到水面的船底的最下部环形埋设至船体能接触到水面的最上部,同时在U形槽的埋有导管的两边开孔,相向打孔,使在通气状态下两边气孔所喷出的气体能够相交,使得气体能够形成气仓。气泵从船底最底部的导管处通气,是使气体从下部导管通过环形排布的导管向上部流动,使得都有气仓形成。在航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收集的数据,控制气泵的流量,使得船底U形槽始终有气仓存在。能实现船底减阻效果,实现船体在航行时达到节能,高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船,具体是一种气泡船。
背景技术
减小船舶航行阻力是发展船舶节能技术及提高船舶航速的方向之一,而对于船舶流体力学的研究来说,减小船舶航行阻力一直是这门科学的主旋律。在船舶航行阻力中,流体介质的粘性所引起的粘性阻力,包括有表面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其中,减小粘性阻力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针对粘性阻力的问题,提出两个方面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不断优化船型,在试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的船型,来减小船舶的形状阻力;另一方面则考虑以粘性系数低的流体置换粘性系数高的流体,以减小表面摩擦阻力,研究的结果包括各种滑行艇、气垫船以及地效船。与此同时,随着研究条件的成熟,人们开始试着采用各种措施以改变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流速分布,从而减小表面摩擦阻力。
现有船底减阻效果不佳。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气泡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泡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泡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头尾两端内部形成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气泵和压力传感器,船体底端环形开设有U形槽,U形槽内部安装有导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气泵一旁,压力传感器与气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管两端均有开孔,导管通过开孔与气泵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船体头尾两端位于空腔上方罩设有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船底U形槽的连接处的内部埋设导管,导管由接触到水面的船底的最下部环形埋设至船体能接触到水面的最上部,同时在U形槽的埋有导管的两边开孔,相向打孔,使在通气状态下两边气孔所喷出的气体能够相交,使得气体能够形成气仓。气泵从船底最底部的导管处通气,是使气体从下部导管通过环形排布的导管向上部流动,使得都有气仓形成。在航行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收集的数据,控制气泵的流量,使得船底U形槽始终有气仓存在。能实现船底减阻效果,实现船体在航行时达到节能,高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气泡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气泡船中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气泡船中U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气泡船中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气泡船中U形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船体;2、盖板;3、导管;4、空腔;5、气泵;6、压力传感器;7、U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贤伟,未经陈贤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898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木屑飞溅的伐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压缸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