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1018.7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4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远航;李雄盛;邵大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G16Y40/3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远程 监控 开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包括门锁本体、平台服务器和控制终端;门锁本体包括锁芯部件和机体;锁芯部件安装与门体上;机体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控制电路用于驱动锁芯部件;控制电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平台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控制终端与平台服务器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使用人员通过将门锁本体、平台服务器及控制终端的配合使用,实现了基于物联网的传输及门锁开合的远程监控,避免了本地存储式的开门装置造成的门禁安全隐患,且先通过控制终端进行验证或开锁的系统构成了使得访客身份能够有双重的验证,提高了门锁装置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开门装置,即智能锁,其是在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型方面更加智能化且更简便化,结束了机械锁需要钥匙开门的历史,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
但现有的智能开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
智能开门装置开门一般采用指纹加固定密码的方式,对于一些访客多且对访客身份需要审核的场所,不同的访客访问后,为了安全需要管理员更换固定密码或删除访客指纹,操作十分不便捷;
智能开门装置虽然在初次使用设置时会联网,但是仅仅为了存储固定密码及指纹数据,甚至部分智能开门装置都不需要联网,将固定密码及指纹数据存储在本地存储器上,导致智能开门装置只有一层保障,只要访客能够指纹对应或固定密码对应就可以开门,完全无法适用于对访客身份需要审核的场所,也无法适用于远程验证并开锁的场合,实用性及安全性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的智能开门装置存在操作不便捷、安全性能不够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开门装置,包括门锁本体、平台服务器和控制终端;所述门锁本体包括锁芯部件和机体;其中:
所述锁芯部件安装与门体上;
所述机体中设置有控制电路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电路用于驱动所述锁芯部件;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平台服务器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平台服务器通信连接。
上述方案中,使用人员通过控制终端连接平台服务器,由平台服务器对门锁本体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了访客的远程监控,避免了本地存储式的开门装置造成的门禁安全隐患,且先通过控制终端进行验证或开锁的系统构成了使得访客身份能够有双重的验证,提高了门锁装置的安全性能。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电感式震动传感器和门锁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微处理器输出端与所述门锁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门锁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锁芯部件的开和闭;
所述电感式震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体中,电感式震动传感器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性连接,实现信息交互。
上述方案中,电感式震动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当前机体的震动范围是否在预设范围值内,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察觉机体是否被外力摇晃进而能够及时制止外力对机体造成破坏;微处理器用于接收触发指令或来自平台服务器的工作指令并控制各个部件运行,同时接受机体上各个部件的检测数据或操作数据,实时发送至平台服务器。
其中,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键盘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及读卡装置;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睿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10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绕线机治具
- 下一篇:一种单立柱桶体的搅拌机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