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及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1385.7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46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38 | 分类号: | F24F1/0038;F24F1/0063;F24F1/0073;F24F12/00;F24F13/28;F24F13/30;F24F11/74;F24F11/89;F24F11/65;F24F1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卓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34 | 代理人: | 赵辉丽;潘晓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新 风量 温湿度 独立 调节 室内 空调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及空调器,该室内机包括:显热调节组件,所述显热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机箱内的显热调节风道,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热调节风道内的回风过滤器、送风风机和第一蒸发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箱箱壁上的第一送风口、第二回风口和第一回风口;潜热调节组件,所述潜热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机箱内的潜热调节风道,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的新风过滤器和第二蒸发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箱箱壁上的新风管接口和第二送风口;电动旁通阀,设置于所述显热调节风道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之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室内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暖通空调无法实现低新风量或无新风运行时的潜热调节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温度调节系统一般不能进行湿度调节控制,系统的配置一般优先考虑满足最大的湿度调节能力设计。当温湿度独立调节与新风系统结合时,使用新风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回风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而新风量的增加会增加空调能耗,因此在有新风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中,均尽量采用可控的最小新风量运行,以减少新风能耗,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将室内的空调能耗降到最低。但是,在有新风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系统中,新风量既要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又要满足室内的卫生需求,当新风量变风量调节时,会使其不足以承担室内的潜热负荷,从而无法实现低新风量或无新风运行时的潜热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暖通空调无法实现低新风量或无新风运行时的潜热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包括:
显热调节组件,所述显热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室内机的机箱内的显热调节风道,依次设置于所述显热调节风道内的回风过滤器、送风风机和第一蒸发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箱箱壁上的第一送风口、位于回风过滤器一侧的第二回风口和位于所述回风过滤器另一侧且带阀门的第一回风口;
潜热调节组件,所述潜热调节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机箱内的潜热调节风道,依次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的新风过滤器和第二蒸发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箱箱壁上的新风管接口和第二送风口;
电动旁通阀,所述电动旁通阀设置于所述显热调节风道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回风风机,所述回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回收装置,所述热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机箱的排风口和排风管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的热回收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潜热调节风道内的回风旁通阀和新风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热回收装置包括位于潜热调节风道内的排风风机和热回收器,以及开设于所述机箱箱壁的排风管接口和排风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为如上所述的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新风量温湿度独立调节的室内机在工作过程中,新风先经过热回收装置,先于排风进行热回收,使得在大温差下取得较高的热交换效率,然后再经过第二蒸发器的降温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第二蒸发器的负荷。同时,通过电动旁通阀和排风管接口处的电动调节阀配合设置,实现了在过渡季全新风工况和不需要新风时的潜热调节模式。这样,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室内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暖通空调无法实现低新风量或无新风运行时的潜热调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1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地面控制站遮阳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薄膜分切边料的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