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甲起倒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4381.4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0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合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J7/04 | 分类号: | F41J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区出口加工区A5-1号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甲 起倒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甲起倒靶,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硬质靶面和柔性靶面;第一硬质靶体的一端与第一铰接杠铰接,第一硬质靶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接杠,第二硬质靶体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杠铰接,第二硬质靶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三铰接杠,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铰接杠铰接,并带动第三铰接杠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杠。第一柔性靶体和第二柔性靶体分别设于第二铰接杠的两端,当第二铰接杠上升到最高点时,第一柔性靶体和第二柔性靶体完全展开。本实用新型采用平推升降式代替传统的旋转式升降,降低传动结构复杂性和故障率,以立体的靶体代替传统的二位平面式靶体,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中立体目标,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甲起倒靶。
背景技术
现有起倒靶的靶体均为二维的平面结构,靶体升起后,只有在靶体正面和背面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看到,而位于靶体左右两侧的射击点始终难以观测到靶体。在模拟多部队协同射击时,靶体左右两侧的部队会因为无法观测到射击目标而被误判为不合格。但在实际的战场环境中,不论是建筑物、车辆还是坦克,都是立体的目标,位于射击目标四周的部队都是可以清晰地观测到的,这极大地降低了模拟训练的效果,也会导致误导指挥人员对战术效果的判断。
此外,常规起倒靶均采用旋转式升降方式,其传动结构复杂,在野外环境下容易被尘土污染导致卡死,故障率高,可靠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甲起倒靶,采用平推升降式代替传统的旋转式升降,降低传动结构复杂性和故障率,以立体的靶体代替传统的二位平面式靶体,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中立体目标,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装甲起倒靶,包括安装座、驱动机构、硬质靶面和柔性靶面;其中,所述安装座上依次设有相互平行第一铰接杠、第二铰接杠和第三铰接杠;所述硬质靶面包括第一硬质靶体和第二硬质靶体,所述第一硬质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铰接杠铰接,所述第一硬质靶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二铰接杠,所述第二硬质靶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铰接杠铰接,所述第二硬质靶体的另一端固定设有第三铰接杠,所述第三铰接杠与所述第二铰接杠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铰接杠与所述第一铰接杠之间的距离;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硬质靶体和第二硬质靶体的一面,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铰接杠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杠铰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三铰接杠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铰接杠,进而使所述第二铰接杠上升或下降;所述柔性靶面包括第一柔性靶体和第二柔性靶体,所述第一柔性靶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杠的两端,所述第一柔性靶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分别与所述第二铰接杠连接,以使当所述第二铰接杠上升到最高点时,所述第一柔性靶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完全展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平推升降式代替传统的旋转式升降,设备结构简单,在野外环境下更不容易卡死,故障率低,可靠性强;以立体的靶体代替传统的二位平面式靶体,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战场环境中立体目标,提高模拟训练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靶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均为等腰三角形。柔性靶面完全展开并盖设在第一硬质靶体、第二硬质硬质靶体和安装座围成的三角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靶体的上部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的上部均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一柔性靶体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杠的一端,所述第二柔性靶体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套设于所述第二铰接杠的另一端。当第二铰接杠上升到最高点时,柔性靶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然垂下,柔性靶体始终能够盖设在第一硬质靶体、第二硬质硬质靶体和安装座围成的三角形上,设备立体感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柔性靶体和所述第二柔性靶体的底部均设有配重杆,设置配重杆便于柔性靶体自然展开。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通过气缸可以推动第三铰接杠迅速移动,靶体升起和倒下的速度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合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合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43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模拟分队对抗战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激光射击对抗中的精确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