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气再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4405.6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16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亮;胡涌;张琦;赵凯东;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特富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80/02 | 分类号: | F23B80/02;F23C9/06;F23L5/02;F23L15/00;F23D14/66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曾勇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再循环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气再循环系统,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烟气再循环系统包括锅炉、燃烧器、鼓风机、烟道和混风组件,上述燃烧器与锅炉连接,上述烟道连接在锅炉的出烟口处,上述混风组件通过连接管一与烟道连通,上述燃烧器与混风组件通过连接管二连通,上述鼓风机串联在连接管二上。本烟气再循环系统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气再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锅炉在使用过程中,直接将空气输入燃烧器内,由于空气温度比较低,这样可能会导致燃烧器燃烧不充分,影响锅炉的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烟气再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烟气再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燃烧器、鼓风机、烟道和混风组件,上述燃烧器与锅炉连接,上述烟道连接在锅炉的出烟口处,上述混风组件通过连接管一与烟道连通,上述燃烧器与混风组件通过连接管二连通,上述鼓风机串联在连接管二上。
本循环系统创造性的设置了混风组件,由烟道排出的高度气体经连接管一进入混合组件后,能对其进行加热。
由于混风组件通过连接管二与燃烧器连接,因此,混风组件内温度比较高的气体进入燃烧器内,这样能使燃烧器充分燃烧,避免燃烧器减少对较低温度空气加热的负担。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混风组件包括壳体和进风管,上述壳体内部为空腔,所述壳体的侧部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进口和出口,上述进风管穿设在壳体内且进风管的下端位于壳体外侧底部处,进风管外端伸出壳体。
烟道处的高温废气经进口进入壳体内,然后经出口排出。
由于进风管部分位于壳体内,上述高温废气对进风管进行加热,由于进风管通入的空气也跟随着被加热。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壳体呈长方体形,上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相邻的两侧处。
这样的结构能提高其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进风管包括管段一、管段二和管段三,上述管段一和管段三呈直段状,上述管段二呈弧形且管段二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管段一和管段三的内端处,上述管段一外端伸出壳体侧部,上述管段三下端与壳体下部相平齐且进风管与壳体不连通。
管段一和管段二能方便且稳定的与壳体连接。
由于管段一位于壳体侧部,管段三位于壳体底部,通过管段二能将管段一和管段三稳定的连通。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管段一外端具有法兰盘,上述连接管二与管段一通过法兰盘相连接。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壳体底部处具有支脚,当支脚支撑在地面上时管段三外端与地面之间具有间隙。
这样的结构能使管段三与地面之间具备适当间隙,保证空气能顺畅的由管段三进入。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支脚位于壳体一侧,另外两个支脚位于壳体另一侧。
四个支脚的设置能使壳体稳定的放置在地面上。
在上述的烟气再循环系统中,所述管段三处连接有消音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烟气再循环系统由于利用烟道处的余热提供进入燃烧器处的空气温度,有效的提高了燃烧器的燃烧效率,不仅稳定性比较高,而且作业效率也比较高。
同时,由于进风管位于壳体内,进风管不占用额外空间,因此,其结构还比较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特富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特富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4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