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冷板水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997267.7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07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生;段秀玲;杨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卡仕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17;H01M10/6568;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冷板水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冷板水套,包括水套进液口,水套流道,水套出液口,水套接头,水套流道呈两个并排的扁S型,两个S型水套流道的尾部连通在一起,串联组成一条连贯的流道,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分布在冷板水套的侧边,位于冷板水套厚度方向的两侧,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与水套流道通过水套接头连接,水套接头处设有台阶,台阶底部设有倒角,整个水套流道的截面积保持一致,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设置为45度弯管,水套流道的各段水道与相邻水道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冷板水套。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已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从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性能受动力电池组的影响很大,目前新能源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趋势也在不断提升,电池的发热温度需要重点关注,一方面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极大,另外电池过热也会造成自燃的风险。对电池的常规的自然风冷和强制风冷已无法满足新能源使用需求,为此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开始采用液冷。液冷系统通常采用独立的制冷系统对电池组循环冷却液进行冷却,能够快速、稳定地对电池冷却。液冷方式通常会需要冷板或类似的冷却元件来实现对电池的冷却,冷却板内水套设计会影响到系统的流动阻力,冷却液的分配均匀性,流速等等,进而影响电池的温度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水套内流量分配更均匀,具有较低的流动阻力,且能够实现整体温度差更小的电池冷板水套。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冷板水套,包括水套进液口,水套流道,水套出液口,水套流道呈两个并排的扁S型,分别为水套流道S1和水套流道S2,水套流道S1和水套流道S2尾部连通在一起,串联组成一条连贯的流道,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分布在冷板水套的侧边,位于冷板水套厚度方向的两侧,使冷却液从水套进液口流入,经过水套流道S1流向水套流道S2,然后从水套出液口流出,整个水套流道的截面积保持一致。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电池冷板水套中,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设置为45度弯管。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电池冷板水套中,水套流道的各段水道与相邻水道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电池冷板水套中,还包括水套接头,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与水套流道通过水套接头连接,水套接头处设有台阶,台阶底部设有倒角。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电池冷板水套中,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延伸到冷板外部,水套流道设置在冷板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冷板水套,包括水套进液口,水套流道,水套出液口,水套流道呈两个并排的扁S型,分别为水套流道S1和水套流道S2,水套流道S1和水套流道S2尾部连通在一起,串联组成一条连贯的流道,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分布在冷板水套的侧边,位于冷板水套厚度方向的两侧,使冷却液从水套进液口流入,经过水套流道S1流向水套流道S2,然后从水套出液口流出,整个水套流道的截面积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水套内流量分布更均匀,具有较低的流动阻力,并且使得冷却管总管的布置和装配更加方便,并且冷却液分别水套流道S1和水套流道S2的头部流入和流出,从而使得整个水套的温度差更小,进而使电池的温度差更小。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冷板水套,在技术方案1实用新型的电池冷板水套中,水套进液口和水套出液口设置为45度弯管。从而有效降低了压力损失,并且更加有助于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卡仕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卡仕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997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舱顶灯
- 下一篇:一种增强入射光线的六面体采光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