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0297.2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85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周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征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71/12 | 分类号: | A63B71/12 |
代理公司: | 鹰潭市智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1 | 代理人: | 周少华 |
地址: | 335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肩背 式护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涉及体育运动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包括护裆体,所述护裆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束带,所述束带前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带,所述竖向带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束带的两侧。该肩背式护裆结构,通过两个交叉带的交叉连接,以及右肩带和左肩带的交叉固定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该肩背式护裆结构穿戴的稳固性,利用左调节器和右调节器使得右肩带和左肩带可以根据穿戴者的自身需求调节长度,从而令使用者穿戴舒适,有效提高了该护裆结构的实用性,且该护裆结构集护裆、护腰以及护背与一体,提高了该护裆结构的多功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
背景技术
在格斗、跆拳道等运动中,摔、踢、拳是其几个动作要领,而腰部和裆部作为人最薄弱的部位,在训练过程中为了避免学员受伤,因此需要采用措施对其进行腰部和裆部进行保护,目前市面上的护裆结构大多仅使用腰带进行固定,在运动中护裆结构容易移动导致运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包括护裆体,所述护裆体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束带,所述束带前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带,所述竖向带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束带的两侧,两个所述竖向带远离束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套接有左调节器和右调节器,所述束带后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交叉带,所述交叉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护背体,所述护背体表面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右肩带和左肩带,所述右肩带和左肩带远离护背体的一端分别卡接在右调节器和左调节器的内部,所述竖向带和交叉带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护腰体,所述护裆体、护腰体和护背体的内部均设置有缓冲海绵。
可选的,所述交叉带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束带的两侧,两个交叉带远离束带的一端交叉固定在护背体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左调节器包括框架和横板,所述横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左调节器和右调节器相同,所述右肩带和左肩带分别从两个相邻横板的前侧和后侧穿过。
可选的,所述护腰体包括前护体、后护体,所述前护体的表面设置有卡条,所述后护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的一端活动套接在卡条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弹性带的材质为弹性松紧带,所述卡条的材质为布料,所述前护体和后护体均设置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护腰体的后侧表面与竖向带和交叉带缝制在一起,所述交叉带下端的二分之一长度与护腰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肩背式护裆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肩背式护裆结构,通过两个交叉带的交叉连接,以及右肩带和左肩带的交叉固定的方式,有效提高了该肩背式护裆结构穿戴的稳固性,利用左调节器和右调节器使得右肩带和左肩带可以根据穿戴者的自身需求调节长度,从而令使用者穿戴舒适,有效提高了该护裆结构的实用性,且该护裆结构集护裆、护腰以及护背与一体,提高了该护裆结构的多功能性。
2、该肩背式护裆结构,通过在将护腰体设置成前护体和后护体的两半式结构,并利用前护体表面设置的多组卡条与卡接头的卡接,使得前护体与后护体的连接方便且可以根据穿戴者的胖瘦调节前护体与后护体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该护裆结构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该护裆结构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护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护腰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征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征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0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跆拳道练习用踢靶结构
- 下一篇:一种训练练习用PU手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