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2218.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46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宏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8 | 分类号: | B28C5/08;B28C5/14;B28C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闫亚 |
地址: | 6414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生产 用双卧轴 高效 搅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中部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架、升降板、转动电机和链条,所述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中啮合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前端焊接有升降板,所述壳体内顶部安装有第一搅拌槽,所述第一搅拌槽底端连通有第二搅拌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电机、链条、升降架和升降板的设置,启动转动电机带动链条转动,链条转动后升降架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并将混凝土料放置于升降板,使得上料更为简单,节省人力,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卧轴高效搅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
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01821604410.7)及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此专利可以使得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向减小方向移动,大孔数量减少而小孔数目增加,增加了毛细孔隙和凝胶孔隙,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抗冻性和抗渗性,但是其双卧采用横向式且出料阀设置为单侧,容易造成混凝土残留,同时双卧式大多装置较高上料困难。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采用竖向双卧式,减少了混凝土残留,同时便于装置提高上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前端中部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升降架、升降板、转动电机和链条,所述转动电机转动连接有链条,所述链条中啮合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前端焊接有升降板,所述壳体内顶部安装有第一搅拌槽,所述第一搅拌槽底端连通有第二搅拌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右端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外壁均匀焊接有第一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右端底部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外壁均匀焊接有第二搅拌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后端中部焊接连通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左端连通分流管,且分流管分别连通第一搅拌槽顶部和第二搅拌槽顶部,所述分流管末端嵌套连接有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前端左侧焊接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连通第一搅拌槽,所述第二搅拌槽底端焊接连通出料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设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拌叶转动,当混凝土进入第一搅拌槽通过第一搅拌叶搅拌后,再进入第二搅拌槽内,当混凝土进入第二搅拌槽,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叶转动,再由出料阀排出,混凝土一次受到两次搅拌,使得内部气泡更少,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混凝土残留。
2.本实用新型的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通过转动电机、链条、升降架和升降板的设置,启动转动电机带动链条转动,链条转动后升降架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并将混凝土料放置于升降板,使得上料更为简单,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生产用双卧轴高效搅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宏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宏业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2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