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4746.0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93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12 | 分类号: | A61B1/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施文武 |
地址: | 3500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镜床侧 预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面,配液系统和清洗系统,所述配液系统包括稀释桶和定量泵,所述定量泵设置在稀释桶内底部,用于将稀释完成的酶液定量吸出,所述清洗系统包括一次性软底杯以及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通过定量泵将稀释桶的溶液转移至一次性软底杯中。需要对内镜进行预处理时,通过定量泵和第一管道将稀释桶中配置好的酶液定量的转移到一次性软底杯中,此时内镜的预处理单独在一次性软底杯中进行,一次性软底杯杯底柔软,不会对内镜镜面造成损伤,预处理完成后,对一次性软底杯杯和使用过的酶液进行丢弃,保证了处理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07—2016》内镜使用后床侧处理规范6.2.1预处理流程如下:a)内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在与光源和视频处理器拆离之前,应立即用含有清洗液的湿巾或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擦拭用品应一次性使用;b)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10s;c)将内镜的先端置入装有清洗液的容器中,启动吸引功能,抽吸清洗液直至其流入吸引管;
目前内镜中心普遍使用一个桶,装上稀释比例合适的酶液进行吸引处理内腔道,并用配制好的酶纱布擦试外表面。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
1、内腔冲洗吸引的量无法保证;2、内镜先端部镜面端直接进入桶内,桶底坚硬,容易造成镜面损伤;一桶霉液反复使用,极易造成镜子的交叉污染,也给台上护士及洗消间工作人员及洗消设备,送镜装置带来潜在交叉感染风险;擦洗内镜外表面所使用的酶湿纱布需要另外配制使用,且抽取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桶酶液反复交叉使用容易出现感染、桶底坚硬容易造成镜面损伤、内腔冲洗吸引的量无法保证、酶湿纱布抽取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面、配液系统和清洗系统;
所述配液系统设置于工作台面上,包括稀释桶和定量泵,所述定量泵设置在稀释桶内底部,用于将稀释完成的酶液定量吸出;
所述清洗系统设置于工作台面上,包括一次性软底杯以及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通过定量泵将稀释桶的溶液转移至一次性软底杯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内镜床侧预处理装置还包括容酶箱和第二管道,所述容酶箱设置于台面上,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容酶箱相连通,另一端设置于稀释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配液系统还设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与水源相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稀释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工作台面上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侧边设有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工作台面上还设置有杯筒,所述杯筒用于容纳一次性软底杯,便于一次性软底杯的随拿随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一次性软底杯外部设有软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一次性杯底外部的软性材料为棉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稀释桶标有刻度,所述标有刻度的地方采用透明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系统还设置有杯架,所述杯架用于放置一次性软底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未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47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传送机
- 下一篇:新型环卫工程垃圾车装置